對于期貨市場的多頭來說,他們這種瘋狂的炒作行為無異于是賭博。而對已經別無選擇的中國政府來說,動用政府和家庭的杠桿來為“供給側改革”爭取時間,有何嘗不是一場豪賭。賭贏了,中國經濟加速換擋,鳳凰涅槃;賭輸了,可能就自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
螺紋鋼等黑色商品的狂飆突進著實令人震驚。
今日(21日),期貨市場再度全面爆發,所有板塊全線大漲,上演漲停潮。黑色板塊延續近期的強勁勢頭,在螺紋、鐵礦領銜下,再次全線暴漲。螺紋、瀝青、焦煤、焦炭、鐵礦、熱卷、甲醇、棉花等品種主力合約封漲停。
黑色系有多瘋狂?螺紋鋼期貨價格已連續第四天上漲,漲幅高達7.5%,至2787元/噸。該品種本周已上漲了19%,今年累計漲幅達54%。其他黑色系商品漲幅也相當駭人,鐵礦石均大漲53%,焦炭漲48%,焦煤漲19%。
成交量上來看,僅僅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RB1610,今日成交金額就高達6056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超過滬深兩市總成交額5421億元。而中國一年生產12億噸的鋼材,其中2億噸左右的螺紋鋼,一年產量都比不上今天一天,這一個合約的交易量!
有人戲稱,韭菜們又開始排隊進入期貨交易所。下面這張著名的“一把梭圖”又有了新的版本……
不過,當我們看到下面這則新聞,就知道這絕不僅僅是一個玩笑,據《21世紀經濟報道》:
期貨市場的火爆正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近期期貨開戶者激增。今日,有投資者反應,期貨開戶特別卡,排隊視頻驗證時間久。“今天期貨開戶人數暴增,再加上系統比較卡,所以會導致期貨開戶的耗時更長。”上海一位期貨人士告訴記者,期貨開戶系統容量本身也小,客戶多,視頻見證的時候效果就會差。
一場豪賭
說到這里,很多人心里已經開始打轉了:螺紋鋼等黑色系緣何如此瘋狂?這種上漲可以持續嗎?其實,黑色系上漲的原因很簡單——房地產和基建。黑色系商品主要的需求當然就是造房子,修路。
這輪黑色系的暴漲,本質上就是政府不得不動用房地產為經濟托底之后,市場過量資金追逐“穩增長概念”的表現而已。
復星固收首席投資官韓同利上周在接受華爾街見聞采訪時就曾下過論斷,此輪商品暴漲只是炒概念而已。其實中國房地產起來是在去庫存,并不是有增量。但市場依然是根據原來的線性思維,大家認為中國房子賣得好,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就會起來,中國就又會回到靠投資拉動的老路上。大家就去追逐這個概念。
對于期貨市場的多頭來說,他們這種瘋狂的炒作行為無異于是賭博。而對已經別無選擇的中國政府來說,動用政府和家庭的杠桿來為“供給側改革”爭取時間,有何嘗不是一場豪賭。賭贏了,中國經濟加速換擋,鳳凰涅槃;賭輸了,可能就自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
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非常清晰地描述了政府的困境:
2015年下半年可以說是內外壓力同時施加的壓力太大,股市作為金融改革創新引導社會融資渠道的改革的一部分,出現了大崩盤,人民幣不管是主動地還是被動的,也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資本流出壓力巨大,各種互聯網創新,各種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的摸著石頭創新的虛假暴露,風險開始集聚,疊加原本更加低沉的常態經濟支柱,整個經濟的困境已經是給予高層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經濟下滑嚴重,前期轉型效果不好,金融市場改革失敗,前期左傾的改革轉型走的不順暢,因此不得已要重新啟動保增長緩和階段性矛盾,但同時又不能完全右傾保守路線,因此就要既堅持改革轉型(三去:去落后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又要通過政府和個人加杠桿穩定總需求。
不過正如韓同利所說,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對經濟來講是一劑慢性毒藥,會使經濟體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房價和房租的上漲,實際上和加稅是一個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資料。香港就是有這個問題,香港為什么是全球稅率最低的地區,因為它沒法加稅。高房價已經相當于收了很高的稅,如果再加稅公司就都跑了。
而且在房地產的帶動下,2016年3月粗鋼產量7065萬噸,創單月粗鋼產量歷史新高,日均粗鋼產量227.9萬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3月鋼材產量9923萬噸,創單月鋼材產量歷史新高。
如今,黑色系商品價格在這么瘋漲下去,只會驅動企業不斷增加產能。我們心心念念的“去產能”“去杠桿”的前景會是怎樣呢?
細思極恐
值得指出的是,與期貨瘋狂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股市的連續下跌——滬指已經連出5道陰線。這種“股市跌、期貨漲”的現象在安信證券徐彪看來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
同樣是賭經濟復蘇周期品上漲,歷史低位的有色煤炭鋼鐵股票價格難道不比有色煤炭鋼鐵的期貨價格更安全么?為何游資們寧可選擇期貨市場?放著風險收益比更好的股票不做(收益無限虧損有限,畢竟周期股股價還在08年的低位附近徘徊),跑去人生地不熟的期貨市場上搏命,是什么驅使他們做出選擇?
《三體》說宇宙就是一個黑暗叢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套用劉慈欣大神的黑暗思路,股市由大魚小魚和蝦米共同構成生態鏈,大魚們制造熱點,小魚們基于分析跟隨熱點,蝦米們看圖沖進來推波助瀾。大魚日漸稀少之后,沒有出現欣欣向榮和諧共贏的一幕,反而導致情況惡化—這個系統對刺激和變化不再敏感。
需求在復蘇,盈利在改善,指數碎步上行,市場卻缺乏熱點。打一圈電話了解情況,很多機構投資者(包括公募私募)在干什么呢?在擔憂通脹是否抬頭,在擔憂轉型能否成功,在擔憂經濟復蘇能否持續,悲觀成為主基調,汗。要放在過去,早卷袖子開干了。
中國還是那個中國,經濟還是那個經濟。相信供給側改革需求側復蘇的人去了期貨市場掘金,不相信的人留在了股票市場吐槽。
螺紋鋼等黑色商品的狂飆突進著實令人震驚。
今日(21日),期貨市場再度全面爆發,所有板塊全線大漲,上演漲停潮。黑色板塊延續近期的強勁勢頭,在螺紋、鐵礦領銜下,再次全線暴漲。螺紋、瀝青、焦煤、焦炭、鐵礦、熱卷、甲醇、棉花等品種主力合約封漲停。
黑色系有多瘋狂?螺紋鋼期貨價格已連續第四天上漲,漲幅高達7.5%,至2787元/噸。該品種本周已上漲了19%,今年累計漲幅達54%。其他黑色系商品漲幅也相當駭人,鐵礦石均大漲53%,焦炭漲48%,焦煤漲19%。
成交量上來看,僅僅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RB1610,今日成交金額就高達6056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超過滬深兩市總成交額5421億元。而中國一年生產12億噸的鋼材,其中2億噸左右的螺紋鋼,一年產量都比不上今天一天,這一個合約的交易量!
有人戲稱,韭菜們又開始排隊進入期貨交易所。下面這張著名的“一把梭圖”又有了新的版本……
不過,當我們看到下面這則新聞,就知道這絕不僅僅是一個玩笑,據《21世紀經濟報道》:
期貨市場的火爆正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近期期貨開戶者激增。今日,有投資者反應,期貨開戶特別卡,排隊視頻驗證時間久。“今天期貨開戶人數暴增,再加上系統比較卡,所以會導致期貨開戶的耗時更長。”上海一位期貨人士告訴記者,期貨開戶系統容量本身也小,客戶多,視頻見證的時候效果就會差。
一場豪賭
說到這里,很多人心里已經開始打轉了:螺紋鋼等黑色系緣何如此瘋狂?這種上漲可以持續嗎?其實,黑色系上漲的原因很簡單——房地產和基建。黑色系商品主要的需求當然就是造房子,修路。
這輪黑色系的暴漲,本質上就是政府不得不動用房地產為經濟托底之后,市場過量資金追逐“穩增長概念”的表現而已。
復星固收首席投資官韓同利上周在接受華爾街見聞采訪時就曾下過論斷,此輪商品暴漲只是炒概念而已。其實中國房地產起來是在去庫存,并不是有增量。但市場依然是根據原來的線性思維,大家認為中國房子賣得好,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就會起來,中國就又會回到靠投資拉動的老路上。大家就去追逐這個概念。
對于期貨市場的多頭來說,他們這種瘋狂的炒作行為無異于是賭博。而對已經別無選擇的中國政府來說,動用政府和家庭的杠桿來為“供給側改革”爭取時間,有何嘗不是一場豪賭。賭贏了,中國經濟加速換擋,鳳凰涅槃;賭輸了,可能就自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
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非常清晰地描述了政府的困境:
2015年下半年可以說是內外壓力同時施加的壓力太大,股市作為金融改革創新引導社會融資渠道的改革的一部分,出現了大崩盤,人民幣不管是主動地還是被動的,也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資本流出壓力巨大,各種互聯網創新,各種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的摸著石頭創新的虛假暴露,風險開始集聚,疊加原本更加低沉的常態經濟支柱,整個經濟的困境已經是給予高層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經濟下滑嚴重,前期轉型效果不好,金融市場改革失敗,前期左傾的改革轉型走的不順暢,因此不得已要重新啟動保增長緩和階段性矛盾,但同時又不能完全右傾保守路線,因此就要既堅持改革轉型(三去:去落后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又要通過政府和個人加杠桿穩定總需求。
不過正如韓同利所說,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對經濟來講是一劑慢性毒藥,會使經濟體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房價和房租的上漲,實際上和加稅是一個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資料。香港就是有這個問題,香港為什么是全球稅率最低的地區,因為它沒法加稅。高房價已經相當于收了很高的稅,如果再加稅公司就都跑了。
而且在房地產的帶動下,2016年3月粗鋼產量7065萬噸,創單月粗鋼產量歷史新高,日均粗鋼產量227.9萬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3月鋼材產量9923萬噸,創單月鋼材產量歷史新高。
如今,黑色系商品價格在這么瘋漲下去,只會驅動企業不斷增加產能。我們心心念念的“去產能”“去杠桿”的前景會是怎樣呢?
細思極恐
值得指出的是,與期貨瘋狂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股市的連續下跌——滬指已經連出5道陰線。這種“股市跌、期貨漲”的現象在安信證券徐彪看來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
同樣是賭經濟復蘇周期品上漲,歷史低位的有色煤炭鋼鐵股票價格難道不比有色煤炭鋼鐵的期貨價格更安全么?為何游資們寧可選擇期貨市場?放著風險收益比更好的股票不做(收益無限虧損有限,畢竟周期股股價還在08年的低位附近徘徊),跑去人生地不熟的期貨市場上搏命,是什么驅使他們做出選擇?
《三體》說宇宙就是一個黑暗叢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套用劉慈欣大神的黑暗思路,股市由大魚小魚和蝦米共同構成生態鏈,大魚們制造熱點,小魚們基于分析跟隨熱點,蝦米們看圖沖進來推波助瀾。大魚日漸稀少之后,沒有出現欣欣向榮和諧共贏的一幕,反而導致情況惡化—這個系統對刺激和變化不再敏感。
需求在復蘇,盈利在改善,指數碎步上行,市場卻缺乏熱點。打一圈電話了解情況,很多機構投資者(包括公募私募)在干什么呢?在擔憂通脹是否抬頭,在擔憂轉型能否成功,在擔憂經濟復蘇能否持續,悲觀成為主基調,汗。要放在過去,早卷袖子開干了。
中國還是那個中國,經濟還是那個經濟。相信供給側改革需求側復蘇的人去了期貨市場掘金,不相信的人留在了股票市場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