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土資源部公布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最新進展。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于海峰表示:我國礦產資源“三率”家底基本摸清,主要礦種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初步形成,研究制定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27種礦產的“三率”指標要求,實現了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客觀評價和規范管理。
據于海峰介紹,我國煤炭、石油、鐵等22個重要礦產“三率”現狀已查明,礦山數據庫基本建成。數據顯示,與1999年國土資源部抽樣調查結果相比,煤炭采選發展最快,煤炭采區回采率、原煤入選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以上;黑色金屬礦產開采回采率提高了5.67個百分點;有色金屬礦產開采回采率普遍上升。“反映出我國礦業開發利用從粗放逐步走向節約集約利用。”于海峰說。
據悉,為加強對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監管,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國土資源部規范統一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作為行業評價指標,并著手研究重要礦產“三率”標準,作為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約束性“紅線”。同時,為解決以往對礦業權人履行法定義務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國土資源部改革礦業權人勘查開采監督管理方式,建立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制度和礦業權人信用約束和懲處機制,設置“黑名單”(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名單),對列入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名單的礦業權人,依法曝光、警告或懲戒。
于海峰稱,“十三五”期間,國土資源部還將陸續研究制定25個礦種的“三率”指標,今年已部署開展鋰、鍶、重晶石、硼、石灰巖、菱鎂礦6個礦種的研究工作。對已發布的“三率”指標,國土資源部將跟蹤調查試行情況,對具備條件的礦種實施標準升級工作,使指標要求上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