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攀鋼釩制造部的“降本之星”明星班組,化計室維修班總是讓人很期待,這個著名的技師班,平均每年為企業降成本上百萬元。4月27日,筆者來到維修班,看他們再次帶給我們何種驚喜。
外委活?咱干!
操作間中心,3名職工圍著臺切割機邊拆邊擦;里間的臺虎鉗上,2名職工在銼小零件;另有幾名職工來回穿梭,清理著備件。忙碌的場景,在這里早已是常態。
要完成100萬元的降本任務,維修班早已做好準備,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心理上。維修班一半以上職工是技師,電、鉗、焊多工種并存。合,是戰無不勝的精兵隊;分,則有12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
今年,制造部將試驗機和取樣機、液壓設備、合金鋸等外委維護項目收回,這是本年度工作的重頭戲。前不久,物檢作業區以前外委的2號高速鋸壞了,它是高速軌質量檢測的重要設備,要求兩小時內必須發出檢驗報告,一分鐘也耽誤不得。維修班電工、鉗工一起上,僅用半小時就把故障排除。
“不擔心修不好嗎?”筆者說出了心中的擔心。“不會!”攀鋼釩制造部維修班副班長梁西鋼自信地說,“集體的力量無堅不摧,只要把大方向鎖定,最后鎖定故障位置,很快就能排除。”
“價值上千萬元的設備在我們手上維護,必須下功夫。”順著梁西鋼手指的方向,筆者看到班里惟一的女職工龔萍正埋頭看一本厚厚的書,走近發現不是書,是本手繪筆記本,上面有很多機床電路圖,雖然密密麻麻,但卻工工整整。這功夫下得深!讓人一下子明白了維修班“修必修好”的信心來自何處。
要報廢?等等!
“這是進口切割機,價值10多萬元,”梁西鋼指著正在拆的設備說,“報廢了,但舍不得丟,先拆開看有無修復價值。”
在維修班看來,廢品就是沒放對地方的資源,總有機會發揮余熱。原料化檢作業區報廢的一批破碎機和對輥,維修班細心地拆卸、分類,只加工了少量備件,就成功地組裝了兩臺對輥、兩臺破碎機。
操作間的角落里,4根1米多高的新進粉礦取樣桿與以往明顯不同,細看,原來螺旋片穿了層鎧甲。制作鎧甲的原料,是利用高速合金鋸換下來的大鋸片,維修班把它割成小條條,焊到了螺旋片上,單薄的螺旋片變厚了,這個方法,能讓取樣桿壽命延長3倍以上。
“擺在這里的物品,每件都有個故事。”梁西剛指著一個料斗說,“這是格里坪煤取樣機料斗,我們一看就說要堵料,廠家還不信,后來果然堵料。我們把它進行了改進,底部加寬、圓弧處理,一次也沒堵過。”梁西剛一邊比劃一邊解釋。
如今,備件哪里最薄弱、用什么材質加固,哪種改進能讓設備更長壽,維修班人人心中有底。
沒干過?現學!
心中有底方不亂,也才能讓維修班嘗試一些新鮮事。
制造部新進了臺60噸拉力機,如果是廠家安裝,費用高達3萬元,維修班主動請戰:我們來!雖說從沒安裝過拉力機,但他們相信,很多東西是相通的,現學現賣還能積累經驗。看圖紙、查資料、找工具……最終,拉力機漂亮地聳立在操作間。今年,維修班共自主安裝設備6臺套,節約外委安裝費6萬元。
不會,學!沒做過,試!焦油杯、熱性能測定儀熱絲管、鉑黃金坩堝拋光機、加熱平板爐,如今都由維修班自制,急要的先做,重要的有雙保險。今年,維修班還承擔了部里所有結構件制作,預計全年將完成結構件制作15噸。
“為了降成本,我們是挖空心思、抓破腦袋、窮盡智慧了。”維修班班長王奎說,“現在公司生產經營艱難,我們要自力更生。”
憑著這種自力更生的精氣神,維修班平均每年創效上百萬元以上,匯聚成了基層一線職工“窮盡潛能創效”的巨大力量。最近,維修班再獲公司“降本之星”稱號。
外委活?咱干!
操作間中心,3名職工圍著臺切割機邊拆邊擦;里間的臺虎鉗上,2名職工在銼小零件;另有幾名職工來回穿梭,清理著備件。忙碌的場景,在這里早已是常態。
要完成100萬元的降本任務,維修班早已做好準備,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心理上。維修班一半以上職工是技師,電、鉗、焊多工種并存。合,是戰無不勝的精兵隊;分,則有12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
今年,制造部將試驗機和取樣機、液壓設備、合金鋸等外委維護項目收回,這是本年度工作的重頭戲。前不久,物檢作業區以前外委的2號高速鋸壞了,它是高速軌質量檢測的重要設備,要求兩小時內必須發出檢驗報告,一分鐘也耽誤不得。維修班電工、鉗工一起上,僅用半小時就把故障排除。
“不擔心修不好嗎?”筆者說出了心中的擔心。“不會!”攀鋼釩制造部維修班副班長梁西鋼自信地說,“集體的力量無堅不摧,只要把大方向鎖定,最后鎖定故障位置,很快就能排除。”
“價值上千萬元的設備在我們手上維護,必須下功夫。”順著梁西鋼手指的方向,筆者看到班里惟一的女職工龔萍正埋頭看一本厚厚的書,走近發現不是書,是本手繪筆記本,上面有很多機床電路圖,雖然密密麻麻,但卻工工整整。這功夫下得深!讓人一下子明白了維修班“修必修好”的信心來自何處。
要報廢?等等!
“這是進口切割機,價值10多萬元,”梁西鋼指著正在拆的設備說,“報廢了,但舍不得丟,先拆開看有無修復價值。”
在維修班看來,廢品就是沒放對地方的資源,總有機會發揮余熱。原料化檢作業區報廢的一批破碎機和對輥,維修班細心地拆卸、分類,只加工了少量備件,就成功地組裝了兩臺對輥、兩臺破碎機。
操作間的角落里,4根1米多高的新進粉礦取樣桿與以往明顯不同,細看,原來螺旋片穿了層鎧甲。制作鎧甲的原料,是利用高速合金鋸換下來的大鋸片,維修班把它割成小條條,焊到了螺旋片上,單薄的螺旋片變厚了,這個方法,能讓取樣桿壽命延長3倍以上。
“擺在這里的物品,每件都有個故事。”梁西剛指著一個料斗說,“這是格里坪煤取樣機料斗,我們一看就說要堵料,廠家還不信,后來果然堵料。我們把它進行了改進,底部加寬、圓弧處理,一次也沒堵過。”梁西剛一邊比劃一邊解釋。
如今,備件哪里最薄弱、用什么材質加固,哪種改進能讓設備更長壽,維修班人人心中有底。
沒干過?現學!
心中有底方不亂,也才能讓維修班嘗試一些新鮮事。
制造部新進了臺60噸拉力機,如果是廠家安裝,費用高達3萬元,維修班主動請戰:我們來!雖說從沒安裝過拉力機,但他們相信,很多東西是相通的,現學現賣還能積累經驗。看圖紙、查資料、找工具……最終,拉力機漂亮地聳立在操作間。今年,維修班共自主安裝設備6臺套,節約外委安裝費6萬元。
不會,學!沒做過,試!焦油杯、熱性能測定儀熱絲管、鉑黃金坩堝拋光機、加熱平板爐,如今都由維修班自制,急要的先做,重要的有雙保險。今年,維修班還承擔了部里所有結構件制作,預計全年將完成結構件制作15噸。
“為了降成本,我們是挖空心思、抓破腦袋、窮盡智慧了。”維修班班長王奎說,“現在公司生產經營艱難,我們要自力更生。”
憑著這種自力更生的精氣神,維修班平均每年創效上百萬元以上,匯聚成了基層一線職工“窮盡潛能創效”的巨大力量。最近,維修班再獲公司“降本之星”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