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月初國務院印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后,昨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就今后一段時期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過剩產能,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作出具體部署。
《意見》明確,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
在壓減建材行業過剩產能方面,《意見》提出,2020年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2017年年底前,暫停實際控制人不同的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嚴防借開展協同處置、發展工業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項目。使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淘汰類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產能,要立即關停退出。支持優勢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主動壓減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意見》提出推行錯峰生產,對不宜臨時停產的平板玻璃生產線,倡導通過行業自律按一定比例降低負荷、合理限產。
在政策支持上,《意見》提出,對化解過剩產能、實施兼并重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建材企業,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違規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企業停止貸款。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建材企業并購重組。
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后產能,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現有產能。
財政部昨日也明確表示,中央財政積極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繼續實行鋼鐵出口退稅政策,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落實煤炭企業增值稅抵扣政策,落實煤炭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落實鋼鐵企業利用余壓余熱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土地出讓收入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等,支持鋼鐵、煤炭企業進行收購、合并、債務重組、破產等。財政部同時對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如何使用作了安排。
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日前也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明確從2016年開始全國所有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生產能力,即直接將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數后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煤礦企業嚴禁向煤礦下達超法定生產能力的生產經營指標。
今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去產能是重點任務之一。雖然去產能的任務分布于多個行業,但鋼鐵、煤炭兩大行業所占的權重高達70%,而且在不久前進行的全國“僵尸企業”摸底調查中,各地提報的“僵尸企業”也主要來自鋼鐵、煤炭行業。去年我國原煤實際產能57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70%。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降至71%左右。二者均處于75%(產能利用率)這一國際產能嚴重過剩標準之下。
“從一季度我國的煤炭產量看,控產量已經取得良好效果。而未來去產能、控產量要求會更嚴格,會超預期。”國內一家煤炭企業負責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內蒙古地區一位煤企人士告訴記者,內蒙古地區的煤企今年年初就開始執行276天生產計劃。
“276個工作日體現了國家去產能的決心,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主要產地煤炭供大于求的壓力。”秦皇島煤炭網副總經理李學剛說。
據了解,隨著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推進,內蒙古地區多數煤礦已沒有庫存,當地煤炭市場4月底開始回暖,末煤和塊煤價格都出現了上漲。“煤炭行業去產能才剛剛開始,等煤企普遍實行限產后,去產能的效果會進一步顯現,屆時煤炭價格還會上漲。”上述內蒙古地區煤企人士表示。
另據記者了解,在限產政策的作用下,陜西地區煤炭資源供應也逐漸趨緊,近期當地的動力煤價格出現了上漲,榆林市榆陽區煤企近幾日頻繁漲價,累計漲幅30—50元/噸。
《意見》明確,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
在壓減建材行業過剩產能方面,《意見》提出,2020年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2017年年底前,暫停實際控制人不同的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嚴防借開展協同處置、發展工業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項目。使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淘汰類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產能,要立即關停退出。支持優勢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主動壓減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意見》提出推行錯峰生產,對不宜臨時停產的平板玻璃生產線,倡導通過行業自律按一定比例降低負荷、合理限產。
在政策支持上,《意見》提出,對化解過剩產能、實施兼并重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建材企業,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違規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企業停止貸款。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建材企業并購重組。
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后產能,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現有產能。
財政部昨日也明確表示,中央財政積極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繼續實行鋼鐵出口退稅政策,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落實煤炭企業增值稅抵扣政策,落實煤炭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落實鋼鐵企業利用余壓余熱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土地出讓收入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等,支持鋼鐵、煤炭企業進行收購、合并、債務重組、破產等。財政部同時對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如何使用作了安排。
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日前也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明確從2016年開始全國所有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生產能力,即直接將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數后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煤礦企業嚴禁向煤礦下達超法定生產能力的生產經營指標。
今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去產能是重點任務之一。雖然去產能的任務分布于多個行業,但鋼鐵、煤炭兩大行業所占的權重高達70%,而且在不久前進行的全國“僵尸企業”摸底調查中,各地提報的“僵尸企業”也主要來自鋼鐵、煤炭行業。去年我國原煤實際產能57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70%。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降至71%左右。二者均處于75%(產能利用率)這一國際產能嚴重過剩標準之下。
“從一季度我國的煤炭產量看,控產量已經取得良好效果。而未來去產能、控產量要求會更嚴格,會超預期。”國內一家煤炭企業負責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內蒙古地區一位煤企人士告訴記者,內蒙古地區的煤企今年年初就開始執行276天生產計劃。
“276個工作日體現了國家去產能的決心,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主要產地煤炭供大于求的壓力。”秦皇島煤炭網副總經理李學剛說。
據了解,隨著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推進,內蒙古地區多數煤礦已沒有庫存,當地煤炭市場4月底開始回暖,末煤和塊煤價格都出現了上漲。“煤炭行業去產能才剛剛開始,等煤企普遍實行限產后,去產能的效果會進一步顯現,屆時煤炭價格還會上漲。”上述內蒙古地區煤企人士表示。
另據記者了解,在限產政策的作用下,陜西地區煤炭資源供應也逐漸趨緊,近期當地的動力煤價格出現了上漲,榆林市榆陽區煤企近幾日頻繁漲價,累計漲幅30—5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