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及煤炭行業面臨著去產能所帶來的下崗員工安置難題,安置費用從何而來?財政部給出了答案。
5月18日,財政部通過官網公布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央財政將設立總規模為1000億元的專項獎補資金,用于對地方和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給予補助。
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了規模龐大的去產能目標,未來五年,中國將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同時削減煤炭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
鋼鐵及煤炭行業的去產能勢必涉及大量人員的分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今年2月介紹稱,在去產能實施過程中,預計將涉及180萬名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下崗職工人數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
此次設立的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將主要用于下崗人員的分流,其對象包括國有企業以及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豆芾磙k法》明確,用于鋼鐵、煤炭行業的專項獎補資金,將按兩個行業安置職工的人數等比例確定。
這筆資金可用于企業為退養職工繳納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發放基本生活費和內部退養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費;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支付的經濟補償金;以及清償拖欠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等歷史欠費等。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相對于目前的去產能目標以及涉及的人員分流數量,中央財政的1000億元資金可能還遠遠不夠,相當程度上還得依靠企業和地方政府自身。“去產能關鍵是人員分流,部分員工會選擇退休,但大部分仍然需要再教育、再就業。”林伯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專項獎補資金將分為基礎和梯級兩部分。基礎獎補資金占到資金總規模的80%,按照退出產能任務量、需安置職工人數、困難程度等因素分配,這三者的權重分別為50%、30%和20%。其中,退出產能任務量由發改委等部委綜合平衡后確定。
《管理辦法》還鼓勵各地盡早退出過剩產能,并實施“早退多獎”原則。因此,在計算年度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量時,2016-2020年分別按照實際產能的110%、100%、90%、80%、70%測算。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稱,安徽、河北等8省已上報了去產能目標,提出的煤炭去產能目標已經占到中央政府總計劃的90%,預計31個省市目標的總和將超過國家計劃、甚至翻番。
林伯強分析稱,地方政府對于去產能目標的心態是“寧愿多報、不愿少報”,以爭取獲得更多的基礎資金支持。他認為,在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的發放過程中,重要的是如何監管去產能的實際成效、杜絕騙補,這需要一系列的具體管理細則。
專項獎補資金的另外20%,也就是200億元,將作為梯級獎補資金,用于對超額完成產能化解任務的省份實行獎勵。
獎勵金額為該省基礎獎補資金乘以一定系數:超過目標任務5%以內的省份,系數為超額完成比例;超過目標任務5%-10%的省份,系數為超額完成比例的1.25倍;超額完成10%以上的省份,系數為超額完成比例的1.5倍。
《管理辦法》規定,每年5月30日前,各省財政廳、國務院國資委可向財政部提出預撥基礎獎補資金申請;次年5月30日,根據核查結果向財政部提出專項獎補資金清算申請。未能完成去產能任務的,將扣回資金;超額完成化解產能任務的,則會撥付梯級獎補資金進行獎勵。
5月18日,財政部通過官網公布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央財政將設立總規模為1000億元的專項獎補資金,用于對地方和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給予補助。
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了規模龐大的去產能目標,未來五年,中國將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同時削減煤炭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
鋼鐵及煤炭行業的去產能勢必涉及大量人員的分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今年2月介紹稱,在去產能實施過程中,預計將涉及180萬名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下崗職工人數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
此次設立的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將主要用于下崗人員的分流,其對象包括國有企業以及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豆芾磙k法》明確,用于鋼鐵、煤炭行業的專項獎補資金,將按兩個行業安置職工的人數等比例確定。
這筆資金可用于企業為退養職工繳納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發放基本生活費和內部退養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費;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支付的經濟補償金;以及清償拖欠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等歷史欠費等。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相對于目前的去產能目標以及涉及的人員分流數量,中央財政的1000億元資金可能還遠遠不夠,相當程度上還得依靠企業和地方政府自身。“去產能關鍵是人員分流,部分員工會選擇退休,但大部分仍然需要再教育、再就業。”林伯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專項獎補資金將分為基礎和梯級兩部分。基礎獎補資金占到資金總規模的80%,按照退出產能任務量、需安置職工人數、困難程度等因素分配,這三者的權重分別為50%、30%和20%。其中,退出產能任務量由發改委等部委綜合平衡后確定。
《管理辦法》還鼓勵各地盡早退出過剩產能,并實施“早退多獎”原則。因此,在計算年度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量時,2016-2020年分別按照實際產能的110%、100%、90%、80%、70%測算。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稱,安徽、河北等8省已上報了去產能目標,提出的煤炭去產能目標已經占到中央政府總計劃的90%,預計31個省市目標的總和將超過國家計劃、甚至翻番。
林伯強分析稱,地方政府對于去產能目標的心態是“寧愿多報、不愿少報”,以爭取獲得更多的基礎資金支持。他認為,在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的發放過程中,重要的是如何監管去產能的實際成效、杜絕騙補,這需要一系列的具體管理細則。
專項獎補資金的另外20%,也就是200億元,將作為梯級獎補資金,用于對超額完成產能化解任務的省份實行獎勵。
獎勵金額為該省基礎獎補資金乘以一定系數:超過目標任務5%以內的省份,系數為超額完成比例;超過目標任務5%-10%的省份,系數為超額完成比例的1.25倍;超額完成10%以上的省份,系數為超額完成比例的1.5倍。
《管理辦法》規定,每年5月30日前,各省財政廳、國務院國資委可向財政部提出預撥基礎獎補資金申請;次年5月30日,根據核查結果向財政部提出專項獎補資金清算申請。未能完成去產能任務的,將扣回資金;超額完成化解產能任務的,則會撥付梯級獎補資金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