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鉆桿的“重生”
讓廢舊鉆桿“復活”后,再次上崗成為“香餑餑”,這在5#高爐維修班組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今年以來,該班組大力開展廢舊材料、備件回收、利用降本增效活動,爐前廢舊鉆桿的“重生”就是其中一例。他們通過對廢舊鉆桿的巧妙“分解”,使廢舊鉆桿重新“上崗”,年可節約備件費用10萬余元。
爐前鉆桿在開鐵口過程中,經過開口機的高速旋轉、推進,鐵口與液壓鑿巖機距離縮短,部分小塊紅鐵、硬化后的炮泥由鉆頭氣孔處進入鉆桿,使氣孔積渣堵塞,鉆頭與鉆桿連接處鎖死,無法拆卸、鉆桿不能重復使用,廢舊鉆桿只能“眼睜睜”的送交廢鋼。看到該現象的5#高爐作業區維修工們,經過討論、思考后,有了“不甘于現狀”的想法,對廢舊鉆桿“一變二”創新復用,即將廢舊鉆桿鉆頭割除、切割鉆桿堵塞頭部后,加工為50厘米、80厘米兩種固定長度,并對兩端進行車螺紋,配合加長桿、連接套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以前,每個月爐前鉆桿定額消耗為200根,每天消耗為6根,經過我們這般的改造復用后,每月至少省50根,切實降低了生產成本。”“是呀!廢舊設備的‘重生’,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也解決了資源的科學處置問題。”該作業區設備主管和和維修工們興奮的說道。
“邊角料”做成降本“開胃菜”
一段15cm長的直徑800mm的管道,一塊20cm長的鋼板,這些在設備維修中剩下的“邊角料”,如今,被該廠450㎡作業區維修職工當作了寶貝,做成了挖潛“大餐”中的“開胃菜”,不僅解決了生產難題,而且達到了修舊利廢降成本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450㎡燒結風箱波紋補償器是由兩端短管、非金屬補償組成,該設備經燒結主抽風機負壓的長期沖刷和煙氣腐蝕,兩端短管破損、漏風。該作業區愛琢磨的維修工們集思廣益,找來了管道、鋼板邊角料,他們按照波紋尺寸將邊角料切割為弧板、“萬能帖”,經過他們“心靈手巧”的切割、拼接、焊接……,沿補償器兩端短管整體巧加“背包盒子”。處理后,短管兩側的使用壽命延長,節約備件費用8千余元,同時減少了燒結機漏風現象、降低電耗。
現如今,從“邊角料”中“淘寶”已成為該作業區維修工的挖潛秘訣。一顆小小的螺絲、一塊不起眼的墊片、一根廢棄的鋼絲繩、一段用剩下的盤根,都會被他們當作寶貝似的收集起來妥善保管,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