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技術人才向關鍵崗位集結
“充實產線技術力量,讓高技術人才‘沉'到關鍵崗位,改善每一個工序流程的技術指標,提升每一臺設備的技術效能,全面釋放裝備水平。”在談到構建技術支撐體系時,該中心副主任李旭明介紹說。
6月18日上午,在河鋼承鋼中寬帶精軋操作臺內,該中心中寬帶作業長王慧佳正在對精軋除鱗水自動調節模型攻關項目做最后的沖刺。據了解,自調節功能上線后,當生產線軋制不同規格型號的產品時,只需輸入帶材型號,程序就會自動識別,并自動切換到相對應的控制模式,滿足不同型號產品對除鱗時機和除鱗時間的需求,確保產品質量。
王慧佳正是該中心向關鍵崗位集結的一個典型。原來,他一直負責1780生產線的電氣維護工作,基于他日常勤奮,刻苦鉆研,專業技能快速提升,尤其是去年在中心省級技術創新工作室"深造"一年后,王慧佳徹底攻克了1780變頻控制同步機的“黑匣子”,自主編譯了新的T400板卡,成為國內此項技術的首個研發者。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使他成為了傳動領域的技術“大拿”,于今年3月份被委以中寬帶作業長重任,充分發揮其高技術在生產線上的作用。
同時,該中心還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兩級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通過生產線人才互換、技術人才與生產線課題“捆綁”等措施,打造高技能人才團隊,并將最優秀的人才資源配置到生產線上,為其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讓技術成為撬動市場的“支點”
6月22日,河鋼承鋼熱軋卷板事業部1780生產線為客戶量身定制的汽車大梁鋼成功下線,經過質檢完全滿足客戶高端需求。該客戶是國內知名汽車生產廠家,客戶的"高門檻"讓很多同行望而卻步,而1780生產線成功的“底氣”正是源于一流裝備水平的發揮,其中關鍵性技術突破正是破譯了精軋機大功率交變頻數字矢量系統,讓精軋機運行更加受控。
一直以來,大功率交變頻數字矢量控制系統十分復雜,當出現問題時,一般都需要“救援”,費用高還不及時。因此,構建技術支撐體系之初,破譯大功率交變頻數字矢量控制系統就成為了重點攻關項目,該中心技術員陳濤和翟金星當仁不讓地肩負起了重任。他們由簡到難、由淺入深,隨著傳動技能的不斷增長,歷時三個月的潛心鉆研,成功消化了矢量坐標和矢量旋轉變換知識等關鍵性技術難題,最終破譯了精軋機控制程序的技術“密碼”,實現了精軋機維護的零盲區。隨后,在紛至沓來的訂單中,精軋機經受住了“考驗”,軋制出了客戶需求的高端產品,成為撬動市場的“支點”。
“我們將全力用好這個‘支點',改變現有設備中不適應產品升級需要的參數或控制方式,持續優化產線技術能力,用高品質產品贏得市場。”陳濤自信地說。
讓技術為產線降費注入“動能”
“第三周,修復產線高壓變頻器功率單元6臺,對外承接維修訂單6臺......”這是6月第三周該中心高壓變頻器維修小組的“成績單”。但在今年3月份以前,高壓變頻器維修技術還要靠廠家支援,這一角色的重大轉變,正得益于高壓變頻器功率單元測試儀的發明。
高壓變頻器在水泵、風機等設備控制中應用普遍,同時它屬于大額備件,不僅成本高,每臺的維修費用還需要數萬元,而其本身易受工作環境、位置等因素影響,還屬于易損備件。在備件急缺的緊要關頭,該中心技術開發科科長葉元濤挺身而出,作為主研人展開了技術攻關。
高壓功率變頻器屬于自動化傳動領域的尖端設備,剛拿到手時,經驗老道的葉元濤也無從下手,他刻苦鉆研、反復揣摩,那段時間夜里12點前他從未合過眼,對單元電路板進行細致研究,分段式進行畫圖、解析后,逐漸掌握了單元原理,并在電路板上進行人工翻圖。同時,憑借高超的技能和不服輸的毅力,歷時192天的不懈攻關,葉元濤成功發明了高壓變頻器功率單元測試儀,實現了高壓變頻器維修的自主化,不僅節省了一大筆費用開銷,而且還實現了維修技術的對外輸出,引來了市場維修訂單,帶來了新的效益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