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湖南國資委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平臺,華菱鋼鐵披露了一份涉資逾137億元的重組方案。
作為一例“以鋼鐵換金融”的重組方案,且時機恰處政策鼓勵“脫虛向實”、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將出的時點,該重組方案的進展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7月22日,華菱鋼鐵董秘羅桂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詳述了此次資產重組計劃的出發點,以及對置出的鋼鐵資產與置入的金融資產后續發展的規劃安排。
當日湖南省主管單位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重組方案還有待證監會審核,仍存在不確定性。
集團承接鋼鐵資產
根據重組方案,華菱鋼鐵除湘潭節能100%股權之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將被剝離至現控股股東華菱集團,將裝入華菱集團、財信金控等所持有的金融類及節能類資產。
重組完成后,華菱鋼鐵持有財富證券100%股權、湖南信托96%股權、吉祥人壽29.19%股權、湘潭節能和華菱節能100%股權。華菱鋼鐵將不再從事鋼鐵業務,而成為從事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業務及節能發電業務的雙主業綜合性公司。
據了解,此次擬置出的鋼鐵資產涉及9個公司,包括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等,擬置出的資產總預估值達62億元。后續這些資產及相關負債將全部轉為由華菱集團承接。
為何要剝離掉全部鋼鐵資產裝入金融資產?羅桂情對記者表示,公司判斷未來幾年鋼鐵行業還要經歷陣痛期,在此期間,鋼鐵行業未來兩年的盈利能力堪憂,繼續放在上市公司,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造成拖累,從而導致很多融資手段難以施行。
“通過向華菱鋼鐵注入優質資產,能夠顯著降低華菱鋼鐵的資產負債率,有利于改善財務結構,這樣一來信用評級就會上去,融資渠道就能得到拓展。這是實施資產重組重要的出發點。”羅桂情說。
對于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的鋼鐵資產未來如何安排,羅桂情表示,鋼鐵仍將是華菱集團的主營業務。其認為,鋼鐵資產到集團之后,將更有利于深化改革、轉型升級。
“實施轉型升級需要時間和空間,我們預判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在這期間,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對產品和技術進行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華菱集團能夠提供有力支持。”羅桂情說。
“去產能”是鋼企轉型升級中不可回避的話題,今年兩會期間,華菱鋼鐵董事長曹慧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菱鋼鐵的去產能思路主要是做好加法和減法:加法方面,要走向高端和尖端的競爭領域;而減法,則要針對不符合提升競爭力要求的組織結構、人員進行調整,如對閑置、過剩的生產線,該停要停、該關要關、該轉要轉。
6月1日,華菱鋼鐵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曾透露,公司已經開始人員精簡的相關工作。其透露,精簡人員不會被簡單地推向社會,而是通過內部退養、內部分流、其他產業的承接等方式來安排。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菱鋼鐵在職員工數量合計為2.9萬人,其中大約90%以上與鋼鐵行業有關。
對于置出鋼鐵資產的人員安置工作,羅桂情告訴記者,人員安置并不是大問題,因為資產是置換到集團,根據“人隨業務、資產走”的原則,華菱鋼鐵與置出資產的員工的勞動關系均將由華菱集團承接,并由華菱集團負責安置,費用也由華菱集團承擔。
“但是未來資產到了集團后,還是要減員增效、剝離企業社會職能等,人數肯定會降低,肯定也會有部分分流。”羅桂情說。
金融資產注入
若重組方案順利實施,則財富證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壽等金融類資產將實現曲線上市。
根據重組方案,上市公司將向華菱控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85億元,擬用于補充財富證券、湖南信托和吉祥人壽的資本金。
“將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金融資產中,能夠補充資本金,進而擴大業務規模。另外,新注入的金融資產之間也會產生業務協同,有助于發展。”羅桂情表示。
不過,在政策鼓勵“脫虛向實”的背景下,監管對于金融資產上市仍頗為謹慎。此前,*ST韶鋼擬出售公司全部鋼鐵業務資產,收購其控股股東寶鋼集團旗下的金融業務資產,不過該方案在6月13日被終止,*ST韶鋼表示,“相關金融業務資產規模較大且涉及上市公司股份,審批和操作程序復雜,因此決定終止重組。”
一位券商資深并購重組人士告訴記者,據其了解到的監管政策,特別優質的金融資產會放行,一般的并不看好。
“其他案例我們不好評判,表面上看都是金融資產,但具體到方案和資產都存在區別。我們的方案是做過充分論證,并認為可行的,是符合監管規定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才會將這個資產重組方案計劃繼續向前推進。”羅桂清說。
對于該重組方案目前的進展,湖南省金融辦有關人士透露,重組方案還需證監會核準,尚存在不確定性。
7月22日晚間,深交所向華菱鋼鐵下發重組問詢函,針對公司日前發布的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提出了32點質詢,并要求補充8項材料。其中,重點關注方案是否符合重組上市新規,以及有關資產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