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湛江海關對湛江港17萬噸、貨值5642萬元進口鐵礦,采取船邊驗放“不落地”監管模式,使得該批礦物省去放入堆場環節,可從進口貨輪直接卸載到二程裝運船進行內貿運輸。據悉,這不僅減少卸貨環節損耗、確保鐵礦品質安全的同時,更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時間,有效提升港口疏港能力。
據了解,“不落地”監管模式的開展,是湛江海關進一步落實促進外貿穩發展,支持湛江港打造華南鐵礦石分銷中心的又一有力舉措。近年來,湛江海關為寶鋼湛江鋼鐵、柳鋼等鐵礦石資源需求大戶提供智能化快速通關服務,以便捷高效通關模式吸引澳大利亞、巴西等世界主要鐵礦石出口國資源在霞山口岸聚集;積極指導湛江港30萬噸級散貨碼頭、東海島港區寶鋼湛江鋼鐵基地碼頭兩大新碼頭建設,擴建30噸級散貨碼頭監管堆場,擴容后堆存量達到270萬噸;助推其申請成為保稅堆場,為下一步開啟保稅配礦業務、建立高效便捷分銷體系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湛江港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鐵礦石接卸港,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倉儲、分撥基地。
記者還了解到,繼湛江港30萬噸級散貨碼頭運營、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正式投產后,湛江港在全國沿海鐵礦石運輸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湛江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對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地區的輻射效應日益增強。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霞山口岸共進口鐵礦1011.7萬噸,居廣東各口岸首位,同比增長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