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強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9萬億元,同比下降11.93%;實現利潤125.87億元,同比增長4.27倍;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22.8%;銷售利潤率為0.97%,在工業行業中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整體經濟效益有所好轉,但是因區域、所有制形式、生產規模的不同,企業的效益差距很大。
馬國強認為,上半年鋼鐵行業經濟效益好轉,是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效果的初步體現,是會員企業努力堅持理性生產、加強管理、降本增效、有效應對市場的結果。上半年鋼鐵行業實現扭虧為盈,使企業對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對通過化解過剩產能促進鋼鐵行業轉型脫困取得實效的信心更加堅定。
對于下半年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馬國強作了如下分析:
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多。世界經濟總體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英國“脫歐”預示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世界經濟格局出現重大變化的可能性不斷增加。主要經濟體貨幣、金融政策調整的可能性不斷加大,下半年歐盟、英國和日本央行展開新一輪量化寬松和美國進入加息周期預期強烈,將對匯率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全球多地出現恐怖襲擊、政治事件,全球
政治、經濟、軍事不確定性均在上升,勢必影響國際經濟與貿易,拖累經濟復蘇。
國內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8日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走勢仍然分化,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鋼材需求難以增長。其實上半年市場需求并沒有像市場價格反映的那樣強勁。本輪的價格波動,需求改善只是原因之一,更多的因素是價格連續四年下跌,企業虧損嚴重導致普遍停產、限產,改善了供需關系。國家已經多次明確表示不會出臺大范圍的刺激政策,而是聚焦于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因此鋼材市場需求在宏觀經濟新常態下不會出現大幅增長。從下半年需求方面看,主要下游用鋼行業大多景氣度不佳。民間投資增長不佳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唯一增速較快的是基建投資,下半年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下游需求看整體處于弱勢。但也不能過于悲觀,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鋼材消費市場,年消費量7億噸左右仍然大有可為。
馬國強認為,下半年行業要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化解過剩產能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隨著鋼材價格回升,粗鋼產量釋放,部分停產的設備恢復生產,粗鋼日產水平逐月回升,凸顯了化解過剩產能任務的艱巨。2016年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已經明確,下半年進入執行和核查階段,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還面臨著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兩大難題,如何在困難時期妥善安置好職工,如何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化解債務風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國企改革工作將積極推進。7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指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國企改革不僅影響到國有企業,也將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在改革的同時將加速企業兼并重組,寶鋼和武鋼重組的實施是風向標,標志著企業兼并重組進入新的階段,企業要加大這方面的調查研究,重新審視自身發展思路是否符合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總體戰略。
企業資金依然緊張。目前,國家為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一定效果,但部分鋼鐵企業受到銀行系統嚴控產能過剩行業信貸規模的限制,資金緊張狀況有增無減,甚至一些企業受到大額抽貸、壓貸,到期貸款續貸非常困難,企業發債審核更加嚴格等。鋼鐵企業要正視資金緊張的問題,多措并舉籌集資金,也要多從內部尋求突破。
環境制約更加嚴厲。未來鋼鐵企業環保約束將明顯加強,促使鋼企開展新一輪的環保項目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等地區作為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制的地域,執行標準更加嚴格,對此鋼鐵企業既要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也要面對更加嚴格的環保要求。
另外,鋼鐵行業還面臨著國際貿易爭端加劇、企業辦社會和歷史遺留問題多等困難,這些都要一一面對。
針對“去產能”工作,馬國強特別強調,“去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首,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也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攻堅之戰,做好相關工作對鋼鐵行業的轉型脫困發展意義重大。目前,各地去產能目標責任書已經簽訂,各地實施方案也已經確定,關于化解過剩產能的獎補資金、財稅、金融等八個配套文件已全部出臺,并且今年的基礎獎補資金也已發放到各省區市。下半年是落實今年化解過剩產能4500萬噸目標任務的關鍵時期。根據各地上報的實施方案,已經將任務分解到企業和設備,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抓緊制定實施步驟,確保完成今年任務目標。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做好職工培訓計劃、職工安置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預案,確保穩定;同時要做好債權債務處置工作,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