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武鋼股份在二熱軋召開了一次特別的現場推進會,會議的主題是“現場質量”,更為準確地說,是“過程質量控制”。這次會議不僅對上半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回顧,曬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還對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推進和管理工具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樹立了過程控制的“風向標”,對于全年工作開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國強在6月份月度會上強調,要利用各種專業工具和手段推進精細化管理,挖掘生產經營的更大潛力。武鋼股份積極貫徹公司部署,推進質量管理工具的推廣應用,通過體系管控實現過程質量控制,用體系眼光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質量水平。
狠抓質量管控:
質量效益顯成效
年初,武鋼股份推出《2016年質量效益提升計劃》,確定了以“深入建設TS16949管理體系”和“過程管理”為質量提升的兩大抓手。通過推進TS16949管理體系建設,加強過程管理,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成效明顯:
———過程內控指標持續提升。綜合內控達標率連續提升,達到93.39%,較2015年提升明顯。除個別產線外,煉鐵、煉鋼、CSP等絕大部分產品單元產品特性達標率均優于2015年水平,有的產線提升近10個百分點。重點用戶關注的性能內控指標提升明顯。以冷軋汽車高強鋼為例,部分品種屈服強度性能內控合格率比2015年提升近30個百分點,性能穩定性有效提升。
———產品實物質量得到用戶肯定。熱軋產品中以卡特彼勒為代表的高表面質量用鋼得到用戶充分肯定,并將武鋼標準向其下游供應商推廣;冷軋產品夾雜、性能沖壓開裂、鋅灰返修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現了供某車企汽車板連續45天零缺陷、90天無夾雜開裂的目標。
強化過程控制:
內控達標定方向
質量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做好并不容易。“下面千條線、上面一根針”,這根“針”就是內控標準。按照用戶需求確定內控標準,按照標準來生產,根據標準來檢驗,質量管理才會有章可循。武鋼股份踐行“以用戶為中心”理念,以“關注用戶需求”和“全流程、大質量”為原則,建立了內控標準體系。這個體系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根本,420項內控指標涵蓋了生產全流程,包含產品特性、能源介質質量、設備運行狀態指標等。
為確保過程管理落到實處,武鋼股份建立了內控指標按月測量評價、按周推進的改進體系和三級工序標準化檢查體系,每月下發檢查計劃,每周通報問題點、整改反饋,每月驗證效果。
同時,還發揮考核導向作用,進一步凸顯內控達標的重要性:歷史上首次將內控達標納入承包指標;質量異議考核與內控指標掛鉤;推進將過程參數作為產品放行標準;突出內控指標在崗位人員經濟責任制中的比重,等等。例如,熱軋總廠充分識別用戶需求,將重點用戶關注的質量特性轉化為37項過程指標,并將內控指標與班組排名掛鉤、納入分廠績效考評,權重達到40%,真正讓職工感受到了崗位操作指標關乎績效、關乎崗位,提高了職工的責任意識。
把握工作重心:
體系管控抓現場
產品質量關鍵在于現場的生產過程控制。如何管控現場,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除了培養職工的責任意識、提高技術能力之外,還需要有先進的管控體系,而管控體系中除了管理體系之外,數據分析系統同樣重要。企業的高水平質量管理,必然是建立在充分數據分析基礎上。武鋼股份高度重視管理工具的推廣和應用,用信息化帶動過程內控管理提升,通過主管部門與主體廠通力配合,建成了從煉鋼到軋鋼工序全流程的實時數據系統(PI系統),開發內控達標監控報表,80%的內控項目實現了PI系統統計。通過PI系統實現了產品特性和關鍵工藝參數的實時查詢和監控,開發了工藝報警功能,并實現了關鍵工藝的過程能力分析。除此之外,還建立了產品特性分析報表,便于品種工程師實施產品改進。
除建立數據系統外,武鋼股份還積極推廣應用6σ、JMP軟件等數據分析工具。累計共組織5000人次參加6σ相關知識培訓,通過注冊黑帶考試人數920人;組織800人參加MiniTab軟件培訓、100人參加JMP軟件培訓。開展了TS16949管理體系宣貫和內審工作,推進燒結廠、煉鐵廠、聯合焦化公司等單位的TS16949質量標準應用,推動廣大干部職工培養管理思維、統一管理語言,培育質量管理文化。
回顧上半年工作,質量效益提升取得了顯著業績,但對照公司“質量效益提升年”要求,在過程質量控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部分崗位人員關注內控指標的力度不夠,參與度不高;一些技術人員對Minitab、JMP等統計工具的應用熟練程度還不高;有的單位整改質量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根本原因分析不充分,不能給出永久的預防、控制措施,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視,并盡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