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山東鋼鐵公告稱,公司收到法院簽發的民事裁定書,在民生銀行南京分行訴常熟市天銘物資有限公司、常熟天銘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陳雪明、龔妹芳、山東鋼鐵、山東鋼鐵濟南分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民生銀行南京分行于12月19日向江蘇高院提出撤訴申請。經法院審查,準許民生銀行南京分行撤回起訴。該案涉案金額為48050萬元。
山東鋼鐵稱,因該案已申請撤訴并獲準許,并由原告生銀行南京分行負擔案件受理費,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等無重大影響。
雖然這起訴訟以原告撤訴告終,不過山東鋼鐵面臨的擔保風險仍不容小覷。這已是山東鋼鐵今年第二次坐上被告席。今年7月,山東鋼鐵與興業銀行產生18起訴訟,涉案金額約7.05億元,9月一審判決山東鋼鐵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市場人士分析,近年來,受行業產能過剩影響,市場競爭激烈。原有的鋼鐵經銷商訂貨熱情下降,鋼鐵生產企業的銷售任務越來越重。為有效降低企業庫存,在鋼鐵價格還算平穩甚至有所回升的情況下,為經銷商與銀行簽訂此類擔保協議,是一個有效的營銷手段,顯著提高企業銷售份額。同時,經銷商的貨款已經全部以銀行承兌匯票的形式支付,于是在生產商的會計報表上,既實現了銷售收入,又不存在應收賬款。在鋼鐵行情好的時候,訴訟風險不會發生。經銷商大肆囤貨,產品估值水漲船高,沒必要跑路或轉產。一旦行情低迷,鋼鐵生產企業為經銷商提供銀行擔保的風險,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炸,并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