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武鋼金資公司與新加坡昂國集團合資成立武漢武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120萬噸礦渣微粉”項目。建成投產后,武鋼獲得包括中央預算內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投資補助資金等各類節能減排補助資金共計3556萬元。2013年4月26日,武鋼金資公司180萬噸礦渣微粉建設項目開始施工,總投資達到2.84億元。項目建成后,該公司的礦渣微粉生產規模將由120萬噸擴大到300萬噸。12月16日消息,該公司二期項目又獲得地方政府資金支持。
近兩年,鋼鐵行業“貸款難”問題日益突顯。中央和地方政府為何對武鋼給予大手筆獎勵?
節能減排優勢凸顯
當《中國冶金報》記者來到武新建材公司的綠色生產線,看到高爐礦渣在這里變成了高爐礦渣粉時,謎底很快就揭開了。該項目生產的產品全名叫粒化高爐礦渣粉(又稱礦渣微粉),被公認為高性能、綠色環保建材,是優質的混凝土摻合料和水泥混合材,具有減少溫度裂縫、抗硫酸鹽侵蝕、抗氯離子侵蝕、降低碳排放量、降低六價鉻含量等性能特點,廣泛用于水泥混凝土和各種耐久性結構中,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結構的首選混合材料。
不僅如此,與同樣利用高爐礦渣作原料制成水泥的生產工藝相比,該項目的節能減排優勢突出。統計表明,用高爐礦渣作為原料生產1噸普通水泥,要消耗1.6噸生料,同時釋放650千克~920千克二氧化碳。而武鋼金資公司利用高爐礦渣作原料,生產1噸礦渣微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際為30千克~60千克,僅為生產1噸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9%。從能耗上看,生產1噸礦渣微粉要耗能530兆焦~680兆焦,僅為生產1噸水泥耗能(約4000兆焦)的13%~17%。二者相比,前者不僅節能減排,而且能大摻比替代水泥,為解決水泥生產中存在的高污染、高能耗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
武鋼金資公司打破高爐礦渣傳統綜合利用模式,將其直接生產成粒化高爐礦渣粉,不僅是國家鼓勵開展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而且是典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綠色工藝推廣意義大
現在,我國水泥生產每年消耗約27億噸生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近17億噸,約占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6%。早在2007年,我國就明確要求淘汰落后水泥生產工藝和產能,大力倡導綠色產業發展。武鋼礦渣微粉項目正屬于國家倡導的綠色產業。
可喜的是,我國鋼鐵企業在對高爐礦渣開展深加工資源化利用方面已揚帆啟航。寶鋼、鞍鋼、武鋼等鋼鐵企業紛紛對高爐礦渣開展深加工資源化處理,不再是僅作為初級原料直接外售給水泥企業。不過,我國鋼鐵行業對高爐礦渣實現深加工資源化的比例仍然偏低。據保守統計,每生產1噸生鐵會產出0.3噸~0.6噸高爐礦渣。如果按0.3噸計算,假設我國1年的生鐵產量為7億噸,那么產生的高爐礦渣總量高達2億噸。如果將全部的高爐礦渣都進行深加工資源化循環利用,對于鋼鐵企業提高創效能力和環保水平意義重大。
為鋼企轉型升級開辟新產業
將高爐礦渣深加工成高爐礦渣粉,大摻比替代水泥,綜合效益顯著,在發達國家早已形成一個產業。相比之下,我國鋼企才剛剛起步,大有潛力可挖。
從武鋼的實踐看,記者深深地感到,當前有不少客觀條件有利于鋼企大力開展這項工作。
第一,國家實實在在從資金上給予支持和鼓勵。這有利于鋼企在目前資金困難的情況下推動這項工作。
第二,將高爐礦渣進行深加工資源化循環利用,有利于鋼企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12年,金資公司120萬噸礦渣微粉項目投產后,一年可利用高爐礦渣135萬噸,實現了投產即創效。
第三,市場需求前景看好。優質摻和料(優質礦渣粉或一級粉煤灰或硅粉)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少的重要組分和功能性材料。優質礦渣粉由于性能、價格、供應和應用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成為相關業者的首選。它在混凝土中可以大比例替代水泥,普通混凝土的替代比例為50%,特殊用途混凝土(如大體積混凝土)的替代比例可達到80%,市場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