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2013年中國工業通信業運行報告:類似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等重工工業,短期內產能過剩頹勢恐難以扭轉。目前國內工業已由高速增長模式進入以結構調整為主的中高速增長新階段,預計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去年增長9.7%左右。
2012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對6萬余戶大中型企業的統計顯示,其產能綜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部分行業甚至不足75%,但投資增長仍然較快,新增中低端產能繼續積累,產能過剩矛盾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目前產能過剩呈現行業廣、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并有從鋼鐵、電解鋁、建材、船舶等傳統行業向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行業擴充的趨勢,已經成為工業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期對超過35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67.7%的企業認為,消化過剩產能至少需要3年時間,22.7%的企業則表示徹底化解產能過剩需要5年。
對于鋼鐵、有色、建材、石化、船舶等過剩產能行業,報告預計,今年產能過剩的行業頹勢不會迅速扭轉,低迷運行的行業格局也不會有根本轉變。
“以鋼鐵為例,未來全行業將總體維持微利狀態,生產增速會放緩,企業經營形勢依然嚴峻。”我的鋼鐵網咨詢總監徐向春表示,經歷過2013年的“谷底”之后,2014年鋼鐵需求和價格會略微上漲,但環保限產成為常態,鋼廠倒下風險進一步上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對此表示,產能過剩的各個行業還需出臺明確細化的市場退出標準,對缺乏競爭性的落后產能給予時間緩沖,期限內實現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