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抓引進,給“雙高”人才“搭臺子”,優化生產工藝。本鋼集團先后制訂下發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文件,明確了引才工作的組織領導、條件待遇和工作程序。同時,本鋼集團建立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對引進的高級人才提供相應的年薪標準,為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員提供工作補貼和公寓居住。在實際工作中,本鋼集團堅持“按需引才、人崗相適”的原則,積極為這些“雙高”人才“搭臺子”,讓他們充分展示才能。如在板材產品研究院擔任主任研究員的博士后劉宏亮,就是本鋼集團引進“雙高”人才中的一員。目前,他帶領的團隊通過優化生產工藝,先后完成了DP780、TR780、DP980、PHS1500、PHS1800等多個先進高強鋼產品的研發任務。
內抓培養,給“雙高”人才“結對子”,豐富現場經驗。本鋼集團深入開展“導師帶徒”“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等活動,按“專業對口、雙向選擇”原則“結對子”,建立了監督考核機制和配套獎懲措施,讓他們得到培養和鍛煉。如博士代兵,在本鋼集團人力資源(組織)部的關心、指導下,板材煉鐵廠為他量身訂做了個人培養工作計劃,結成師徒對子。用他的話說,通過實踐學習,不斷豐富現場經驗,為他今后成長、成才鋪平了道路。目前,他重點為板材煉鐵廠六號高爐爐缸侵蝕程度建立安全數據模型,以指導今后高爐的安全生產。在此期間,他先后撰寫完成6篇論文,發表在國內《鋼鐵研究學報》等期刊,對生產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重在使用,給“雙高”人才“壓擔子”,提高實操技能。本鋼集團加強產、銷、研一體化建設,適時組建了產品研究院,集聚高端產品研發人才,實行首席專家、首席工程師制,發揮“首席”在產品研發中的領軍作用。同時,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引入韓國浦項和德國西馬克等世界一流企業的先進管理和技術,通過消化、吸收、轉化,提升產品結構檔次,提高了專業技術人才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如板材熱連軋廠“郭鵬技能大師工作站”以其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對實際操作技能精益求精,解決生產難題,先后攻克了軋輥花型、輥型配置等技術難點,形成了完善的高密花紋板生產工藝,使本鋼集團成為目前國內唯一能夠生產此種高密度花紋板的企業。
強化激勵,給“雙高”人才“架梯子”,調動工作激情。本鋼集團實施了有突出貢獻技術人才獎勵津貼政策,對業績突出、效益顯著,被行業領域公認為技術權威、技術尖子、技術骨干的專業技術人員發放獎勵津貼。每年用于獎勵津貼的資金高達2000余萬元,獲獎勵人數1500多人。同時,本鋼集團在專家選拔推薦方面,積極利用“雙千人才”計劃、省優秀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百千萬人才工程”等人才選拔工作平臺,培養和推薦了大批優秀的技術專家。如板材產品研究院汽車板表面技術研究所首席工程師周宏偉就是激勵機制的受益者之一,用他的話說,今后,要充分借助高校資源優勢,與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一道做好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服務工作,為提升“雙高”產品含金量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