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班的開軋鋼,又是出口軌,大家都精神點!”一邊提醒大家,孫斌一邊拿上手電,系緊安全帽之后,走出控制室,向萬能二線大冷床旁邊的紅檢房走去。作為倒班作業長,這是他每次接班后的習慣,先到每個熱區崗位轉一圈,看看有什么問題。
“滋啦、滋啦……”伴隨著兩臺熱鋸在鋸切紅鋼時發出刺耳的聲音,兩團耀眼的鋼花在空曠的廠房內飛濺而出,給寒冷的冬夜添了幾分暖意。煙火還未完全散盡,一個身影已閃躍而出,主調員梁弋雙手拎著一把特制的大鋼鉗,把剛剛鋸下來的鋼軌切頭樣品牢牢鉗住。只見他雙肩一聳,那一小團紅色就在地面沿著一道弧線穩穩地落入了旁邊的水箱里,水火相遇,又是一道煙霧騰空而起。
“這個班的鋼怎么樣?”孫斌推門跨進紅檢房問道。
“還可以,規格都合。這個是剛剛過去那根,再確認一下,以防萬一。”梁弋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游標卡尺埋頭量起了剛剛鋸下來的那一塊鋼軌切頭樣品的規格尺寸。說話間,監控顯示器中的畫面里,又有一根細細的紅線從眾人的眼前滑過。
“你去床子上卡一下,這批出口巴基斯坦的54E1鋼軌要求很高,千萬不能出任何紕漏。”孫斌邊說邊拿出千分尺對剛才梁弋已經量過的樣品進行了再一次確認。
凌晨1時40分,大冷床上,一根根剛剛軋制出來的鋼軌由北向南整齊地排列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冷卻的鋼軌逐漸褪去了耀眼的紅色,開始慢慢顯露出它冷峻的真容。即便如此,當軋鋼班長魏仲德拿著樣板與鋼軌親密接觸時,身體周圍幾百度的余溫,還是讓他汗流浹背。而此時此刻,廠房外,溫度計顯示僅有7℃,真可謂“冰火兩重天”。
在冷床的出口,之前軋制好的鋼軌,經過預彎冷卻后在一排排輥道的傳輸下開始緩緩進入到矯直機做最后的定型。此時,金屬之間相互較勁,不時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而在后面的3個在線檢查點上,十幾雙眼睛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一根根從輥道上通過的鋼軌。
“注意鉆孔質量,這批出口軌,質量要求特別高,交貨周期又很緊,這批合同國內其他重軌廠都不敢接,這可是代表國家形象!”凌晨4時,質檢站站長蔡義明在萬能二線CT7檢查臺架東頭,一邊叮囑,一邊用強光手電在鋼軌端部仔細掃視著眼睛能看到的每一寸地方。在軌梁廠,干部24小時值班早已形成慣例,與孫斌一樣,這也是蔡義明在2017年的第一次值守,又趕上生產出口軌,他顯得格外小心。
“這根軋疤下線。”質檢倒班作業長廖云看著鋼軌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坑,拿出石筆在周圍畫了一圈,并讓身旁的另一名質檢員在鋼軌清單的對應編號上打了一個叉。
清晨時分,天邊剛現魚肚白,一列火車緩緩停靠在軌梁廠第七道的位置上,第一批經檢驗合格的54E1鋼軌開始裝車了。
此時,在萬能二線的工序源頭,加熱爐里1000多攝氏度的鋼坯仍在源源不斷地往外輸送,所經之處,紅光閃耀,在軋線上漸漸化作一條細細的紅線。而正是這一條條細細的紅線,即將穿越千山萬水,奔赴異國他鄉。它們連接起來的,不僅僅是兩個國家、兩種文明,它們連接的更是明天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