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來銅價出現一輪明顯反彈,滬銅價格重回52000元以上。供求關系短期趨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市場軟逼倉等因素是此次銅市走強的主要原因。不過,多數業內人士對銅價中長期走勢依舊看淡。
截至昨日收盤,滬銅主力1403合約收報52670元/噸,較前日結算價上漲390元/噸或0.75%,主力合約當日增倉13318手至24萬手。倫銅在連續反彈后,期價也突破了7400美元關口。
就銅市而言,目前市場上有兩個關注焦點:一為收儲傳聞;另一個便是倫敦市場上的軟逼倉消息。有市場消息稱,2014年國儲將收儲30萬噸銅,一旦供給端意外減少了30萬噸的供給量,全球銅市將進入一種緊平衡的狀態,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抬升2014年銅價的運行中樞。
LME市場軟逼倉也被傳得沸沸揚揚。值得注意的是,近期LME庫存持續減少且現貨升水,同時LME的注冊倉單60%左右集中在一家機構手中,LME面臨軟逼倉的格局。據消息人士透露,軟逼倉主角很可能是國際貿易巨頭托克。
中信期貨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景川表示,有關收儲的傳聞至今還沒有確切消息。不過,倫敦市場的軟逼倉問題最近幾年確實一直都存在。“托克、嘉能可在內的國際貿易商在倫敦庫存占比巨大,人為造成了交割緊張的局面,拉高了現貨和地區升水。”他說。
在他看來,短期銅價走強有幾方面原因:首先,美元在量化寬松(QE)縮減后并未明顯上漲,致使前期因看漲美元而看空銅價的投資者離場;其次,國內年末融資銅需求增多,短期對現貨需求增加;再者,從銅市消費季節性因素看,農歷春節前后通常是消費旺季。
對這樣的短期反彈,景川并不看好。他表示,這樣的反彈和銅市中長期基本面是相悖的。未來幾年,在供需趨向寬松的大背景下,銅價中長期重心下移是大概率事件,而美聯儲逐步退出QE,會從流動性層面打壓金融屬性強的商品。
銅價短期強勢有望延續。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許勇其指出,近期銅市供需基本面有所好轉。供應上受到LME、上海銅庫存下降的影響,截至去年12月底,倫銅庫存單月下降近6萬噸至36.6萬噸,上海銅庫存去年12月下降2.3萬噸。需求環節,國內進口量上升,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精銅凈進口30.6萬噸,環比增長近10%,增加2.8萬噸進口,導致保稅庫近幾個月來銅庫存增長至50萬噸附近。
“LME大戶操縱注銷倉單,集中控制了倉單的50%-80%,大幅擠高現貨及近月升水,人為制造供應短缺的假象,這也是銅價反彈的重要原因。”許勇其認為,后市隨著1月中國銀行業集中放貸的開始,國內企業資金充裕,下游或將被動接受高銅價,備足春節前2-3周的庫存,但隨著境外資金的軟逼倉游戲的得逞,銅價在節后將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