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領導人將于4月6日到7日在美國會面,這場備受矚目的會晤究竟會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綜合目前分析來看,雙方會談帶來最緊張氣氛的議題很可能是貿易分歧問題。分析稱,此次會面可能不會在貿易方面達成特別重大的成果,特朗普對中國的政策尚未完全清晰,且團隊里亞洲政策相關的職位依然空缺。
而相較于貿易戰,此次會談的重點更可能集中在中國的市場準入問題上。
市場焦點
3月底,特朗普曾在twitter上稱,“下周與中國的會晤將是非常艱難的,我們不能再承受巨大的貿易赤字和工作流失。美國企業必須準備好另辟蹊徑。”
特朗普還簽署了兩份行政命令,第一個行政令要求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對美國貿易赤字的原因進行為期90天的審查和評估。第二個行政令則要求將對其他國家的傾銷商品,不公平補貼,不對準貨幣和非互惠貿易行為的影響進行調查。
“一旦特朗普獲得貿易格局的分析報告,他將能夠采取經過深思熟慮并合理的行動來糾正任何異常現象。”美國商務部長WilburRoss近日撰文指出。特朗普此前宣稱將會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增收45%反傾銷稅。
這給雙方會談帶來緊張氣氛,但就目前而言,兩國很難就貿易問題取得重大進展或者出現根本性的分歧,更可能的是進行外圍討論。
華爾街日報援引白宮一位高級官員稱,特朗普打算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推動中國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相關議題并未事先確定,因此兩位領導人會暢所欲言,目的是啟動一項框架以化解分歧,而不是制定有關關稅或其他領域的政策。”
最近美國在與中國問題上取得的進展已經放緩,特朗普政府希望使中美兩國關系更加公平、平衡并基于互惠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特朗普的貿易團隊并未有完全到位,路透稱,幾位關鍵顧問料不能隨同特朗普參加會面,包括尚待國會批準的美國貿易代表被提名人萊特希澤。
此外,白宮近來也頻頻遭遇人事變動。被稱為“白宮大腦”的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被移除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紐約時報》社論曾直接將其稱為“班農總統”。
高盛在前瞻報告中總結,此次會晤不太可能在貿易關系方面有重大成果,但將會為今后更為重要的討論奠定基礎,反而在投資方面,中國有可能在會晤期間宣布一些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新投資。
摩根士丹利也預期,會晤的焦點會集中在如深化開放中國的服務業、促進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中國對美國的基礎建設投資等,這些領域是中美共同利益之所在。
“盡管一些特定商品、領域的關稅或貿易摩擦扔難免時有發生,但這些影響相對較小,美國對中國發動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或下降。”摩根士丹利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報告中寫道。
銅怎么走?
倘若未來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將增加,全球貿易活力大幅下降,并嚴重打擊世界經濟發展,進而令商品需求和價格受到影響,資金可能涌入貴金屬避險,工業金屬、原油等資產或遭到拋售。
但考慮到短期貿易戰的可能性并不高,商品可能依然受供需因素主導。以銅為例,去年6月中旬(尤其是10月后)到今年2月中旬,COMEX銅價大漲了45%。
這主要是由三大因素主導,芝商所高級經濟學家ErikNorland認為:
1,中國經濟增長穩健,甚至稍有改善。
2,特朗普當選總統后承諾進行財政刺激。
3,智利Escondida銅礦停產,影響全球5%的銅產量。
但近來這三大因素都存在風險,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向好存在不確定性,在特朗普醫改受挫后,市場對后續稅改、基建計劃能否順利推進打上了一個問號,至于最后一個因素,Escondida銅礦已經結束罷工,產量恢復將給銅價帶來壓力。
從更長期來看,銅礦供給自1994年有記錄以來就不斷攀升,這22年間只有3年是下滑的,總體漲幅高達105%。盡管去年大部分時候銅價都處于“崩塌”狀態,但銅產量依然同比增長了1.6%。
Norland預計,考慮到銅價的反彈,銅礦商平均凈回報(將所有成本計入)超過20%,現金流利潤率(cashmargin)可能在60%左右,這將進一步提高2017年的銅產量。
而在需求側,對銅價影響最深遠的是中國經濟,目前中國銅消費量占到全球的45%。下圖顯示,從2000年以來,銅價或多或少跟隨中國GDP走勢。
如果中國經濟再度掉頭向下,這可能對銅價帶來致命打擊。不過,在高盛看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依然可以生出比上一年更多的需求,并迫使市場提供與之匹配的供給量。畢竟經濟活動的累計存量而非其增長率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綜合目前分析來看,雙方會談帶來最緊張氣氛的議題很可能是貿易分歧問題。分析稱,此次會面可能不會在貿易方面達成特別重大的成果,特朗普對中國的政策尚未完全清晰,且團隊里亞洲政策相關的職位依然空缺。
而相較于貿易戰,此次會談的重點更可能集中在中國的市場準入問題上。
市場焦點
3月底,特朗普曾在twitter上稱,“下周與中國的會晤將是非常艱難的,我們不能再承受巨大的貿易赤字和工作流失。美國企業必須準備好另辟蹊徑。”
特朗普還簽署了兩份行政命令,第一個行政令要求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對美國貿易赤字的原因進行為期90天的審查和評估。第二個行政令則要求將對其他國家的傾銷商品,不公平補貼,不對準貨幣和非互惠貿易行為的影響進行調查。
“一旦特朗普獲得貿易格局的分析報告,他將能夠采取經過深思熟慮并合理的行動來糾正任何異常現象。”美國商務部長WilburRoss近日撰文指出。特朗普此前宣稱將會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增收45%反傾銷稅。
這給雙方會談帶來緊張氣氛,但就目前而言,兩國很難就貿易問題取得重大進展或者出現根本性的分歧,更可能的是進行外圍討論。
華爾街日報援引白宮一位高級官員稱,特朗普打算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推動中國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相關議題并未事先確定,因此兩位領導人會暢所欲言,目的是啟動一項框架以化解分歧,而不是制定有關關稅或其他領域的政策。”
最近美國在與中國問題上取得的進展已經放緩,特朗普政府希望使中美兩國關系更加公平、平衡并基于互惠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特朗普的貿易團隊并未有完全到位,路透稱,幾位關鍵顧問料不能隨同特朗普參加會面,包括尚待國會批準的美國貿易代表被提名人萊特希澤。
此外,白宮近來也頻頻遭遇人事變動。被稱為“白宮大腦”的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被移除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紐約時報》社論曾直接將其稱為“班農總統”。
高盛在前瞻報告中總結,此次會晤不太可能在貿易關系方面有重大成果,但將會為今后更為重要的討論奠定基礎,反而在投資方面,中國有可能在會晤期間宣布一些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新投資。
摩根士丹利也預期,會晤的焦點會集中在如深化開放中國的服務業、促進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中國對美國的基礎建設投資等,這些領域是中美共同利益之所在。
“盡管一些特定商品、領域的關稅或貿易摩擦扔難免時有發生,但這些影響相對較小,美國對中國發動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或下降。”摩根士丹利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報告中寫道。
銅怎么走?
倘若未來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將增加,全球貿易活力大幅下降,并嚴重打擊世界經濟發展,進而令商品需求和價格受到影響,資金可能涌入貴金屬避險,工業金屬、原油等資產或遭到拋售。
但考慮到短期貿易戰的可能性并不高,商品可能依然受供需因素主導。以銅為例,去年6月中旬(尤其是10月后)到今年2月中旬,COMEX銅價大漲了45%。
這主要是由三大因素主導,芝商所高級經濟學家ErikNorland認為:
1,中國經濟增長穩健,甚至稍有改善。
2,特朗普當選總統后承諾進行財政刺激。
3,智利Escondida銅礦停產,影響全球5%的銅產量。
但近來這三大因素都存在風險,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向好存在不確定性,在特朗普醫改受挫后,市場對后續稅改、基建計劃能否順利推進打上了一個問號,至于最后一個因素,Escondida銅礦已經結束罷工,產量恢復將給銅價帶來壓力。
從更長期來看,銅礦供給自1994年有記錄以來就不斷攀升,這22年間只有3年是下滑的,總體漲幅高達105%。盡管去年大部分時候銅價都處于“崩塌”狀態,但銅產量依然同比增長了1.6%。
Norland預計,考慮到銅價的反彈,銅礦商平均凈回報(將所有成本計入)超過20%,現金流利潤率(cashmargin)可能在60%左右,這將進一步提高2017年的銅產量。
而在需求側,對銅價影響最深遠的是中國經濟,目前中國銅消費量占到全球的45%。下圖顯示,從2000年以來,銅價或多或少跟隨中國GDP走勢。
如果中國經濟再度掉頭向下,這可能對銅價帶來致命打擊。不過,在高盛看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依然可以生出比上一年更多的需求,并迫使市場提供與之匹配的供給量。畢竟經濟活動的累計存量而非其增長率才是決定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