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布局:從一業為主到適度多元
永鋼董事長、總經理吳耀芳始終認為,市場經濟具有周期性,潮起潮落是自然規律。為了防控市場變化風險,鋼鐵企業圍繞主業發展非鋼產業,實現適度多元化,已經不是局部問題、戰術問題,而是全局問題、戰略問題。
這幾年,永鋼堅持在聚精會神搞好鋼鐵主業的基礎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中心,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優化產業布局方面采取三大舉措:
一是抓好上下產業鏈延伸。永鋼投資建設了聯峰重工,收購了昆侖重工,進行產業配套升級。至此,永鋼開始涉足重型機械裝備制造行業,拓展了產品領域。目前,這兩家單位都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聯峰重工還榮膺“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稱號。
二是整合資源,加快二、三產業分離。永鋼先后組建成立了永鋼精筑建設集團、宏泰物流公司、旅游公司、餐飲公司等實體公司,進行市場化經營,并對部分實體公司進行“四六開”轉制(集團公司控股比例為60%),充分調動有關轉制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的積極性。2016年,永鋼精筑建設集團產值為18.9億元,利稅為1.9億元,目前已發展成為江蘇省百強建筑企業;永鋼宏泰物流公司吞吐量為1700萬噸,產值為3.6億元;永鋼在旅游、餐飲業方面接待游客78萬人次,產值為9000萬元,且解決了一兩千人的就業問題。
三是走“實體+金融”的發展道路。永鋼在新加坡、香港、上海設立公司,招攬優秀專業人才,進行金融、期貨操作,發展第三方貿易,使之成為企業盈利的重要增長極。
產品布局:從低端到中高端
長期以來,永鋼一直致力于生產建筑鋼材,相對來說,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進入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激烈。
在行業去產能的大背景下,永鋼果斷決策,明確了以下發展之路:企業年產能800萬噸不再增加,決不能再依靠“做大”來實現利稅增長,而要堅定不移地“做精、做強”鋼鐵主業,著力提高鋼材品種質量和技術含量。“十三五”以來,永鋼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產品“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發展思路,積極開發生產高附加值的優鋼、特鋼產品,已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永鋼優鋼、特鋼產銷比例接近30%,產品進入汽車、核電、風電、航空等重點領域。
“十三五”期間,永鋼將按照普鋼50%、優鋼30%、特鋼20%的“532”發展目標,進一步抓好產品結構調整工作,提升產品附加值。
目前,永鋼每年有3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海外,出口總量約258萬噸,市場范圍覆蓋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兩年,永鋼長材出口總量排名位于全國前列。
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到科技和人才驅動
企業的轉型升級說到底,要靠專業化的人才和高精尖的技術,永鋼深諳此道。
多年來,永鋼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永鋼建立了國家級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等科研載體,并與鋼鐵研究總院、冶金工業規劃院、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東南大學等機構、院校開展科研合作,舉辦了項目攻關、合理化建議、“創新獎”評比、“發明創造之星”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同時,永鋼還開展了職稱、工程師、技師評選,通過每年提供2400元~7200元的津貼,來充分調動全員參與創業、創新的積極性。此外,永鋼還新建了2000多套公租房、職工公寓,目前正在裝修,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拴心留人環境。
到目前,永鋼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415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9件),參與標準制訂16項,完成了66個軟件著作權的登記。接下來,永鋼規劃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萬元,在金屬材料、冶金工程、智能化等專業領域加強人才儲備。
發展方式:從“花園式工廠”到綠色社區
永鋼背靠張家港永聯小鎮,是一個容納了3萬人的家園。為了實現村企和諧發展,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永鋼主動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戰略,致力于打造“花園式工廠”,爭當冶金行業節能環保的標桿。
近年來,永鋼推進《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中鋼鐵行業的所有節能技術18項,各項能耗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2016年節約標準煤超11萬噸;將鋼渣、脫硫灰、高爐和轉爐各種含鐵塵泥全部作為原料回收利用,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自2015年起,永鋼投資7000萬元,率先在行業內建成雨污分流系統,做到了廢水零排放。永鋼將氣體進行回收,并用于發電,以及永聯村的水產養殖、花卉種植、工廠化育秧、糧食烘干等,實現了工業與農業的循環互補。永鋼投資建設的新燒結生產線,配備應用了國內最先進的活性焦煙氣凈化裝置,可完全脫除各類污染物。此外,永鋼還投資近億元,對廠區綠化進行總體規劃、設計與改造,廠區綠化面積達40萬平方米。
經環保部門評測,永鋼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均符合國家新《環保法》和《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要求,被國家節能中心評為“推動綠色發展示范基地”,并獲得了江蘇省節能先進企業,蘇州市“能效之星四星級企業”“節能工作先進企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
“十三五”期間,永鋼還將持續深化對重點前沿節能技術的研究,不斷提升資源利用能力,并推進原料場全封閉等工作,使廠區及周邊社區的天更藍、水更清,打造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新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