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刊文稱,防范金融風險重在穩定政策預期。金融風險可以被轉化、分散,但從來不會自動消失。更重要的是,金融風險還具備自我復制、增強機制。如果不對金融風險設定可容忍的“高壓線”,采取有效措施穩定金融市場預期,那么金融風險在迅速累積后將演化成失去控制的“飛彈”,后果不堪設想。
上周四,央行已開始注意穩定金融市場預期。
據金融時報從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秘書處了解到的消息,在5月25日自律機制座談會上,央行表示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考慮到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較多,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并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
其中提及的“穩定市場預期”,這或意味著六月上旬銀行面臨的MPA大考、8000億公開市場操作到期、繳納稅款等不會出現嚴重的資金面問題,資金流動性或平穩過渡。同時一行三會或會更加強政策協調,并且注重和市場通氣。金融去杠桿風險或緩慢釋放。
不過,華創債券認為,央行的表態(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等)并沒有太多增量信息,6月份資金面不可過于樂觀。央行表達了安撫市場的意圖,恰恰表明6月份資金面面臨較大的壓力。當然,央行也會采取多項措施來緩和資金面的波動,那么合理的預期就是市場預期資金特別緊張的時候可能不會特別緊,那么市場預期資金特別松的時候,可能也不會特別松。此外,在央行表態后,更關注的是6月15日fed可能再度加息,央行跟還是不跟。
天風證券態度相對樂觀,其認為,央行已經關注到市場對跨季資金面的擔憂,客觀上金融強監管環境下也有資金面平穩的要求,預計6月雖然資金成本未必有明顯下行,但波動情況可能弱于3月時。
華泰證券也表達了樂觀的態度,表示六月有8000億公開市場操作到期,疊加銀行半年末MPA考核,市場對于半年末時點流動性沖擊一直有較高預期。央行對于半年末時點的表態穩定了市場情緒,市場恐慌情緒得到緩釋。(來源:鳳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