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6月4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雙方的控股股東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擬籌劃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均于6月5日停牌。市場猜測,兩家能源央企或將進行重組。
6月4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和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95.SH)同時發布公告稱,雙方的控股股東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擬籌劃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均于6月5日停牌。市場猜測,兩家能源央企或將進行重組。
對于“神電合并”的猜測,神華與國電在官方層面均未做出評論。在國企改革及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市場對能源行業央企兼并重組充滿了想象空間。
“縱向合并”猜想
從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的業務布局看,兩家企業處于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業務板塊多有重合。
神華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供應商,除煤炭產業外,業務貫穿電力、鐵路、煤制油與煤化工等全產業鏈。今年3月,神華集團控股的中國神華以590億元的分紅預案震驚市場。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分析認為,分紅的主因是為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提供資金。
國電集團則為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電集團2016年報數據顯示,其可控裝機容量1.43億千瓦,發電業務整體營收507.24億元,擁有國電電力、國電科環等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今年4月,神華集團企業總資產達10143億元,國電集團資產總額超過8031億元。若“中國神電”能夠成立,資產規模將遠超此前合并的寶武集團、中國中車等超大型公司。
“若將上下游的企業合并在一起,能為電力口提供穩定、大量、長期的煤炭供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煤電長期存在的矛盾。同時,也有利于建立起跨行業、跨所有制、跨領域的煤電運一體的超大規模的能源企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神華、國電兩家企業如果合并,在產業鏈上下溝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力企業的成本。
或改寫煤電行業格局
目前,對于合并傳聞,神華與國電在官方層面均未做出評論。但可以明確的是,如果二者真的合并,將影響煤炭、電力兩個行業的格局。
煤炭與火電兩大行業長期處于“零和博弈”狀態。政府雖然利用“煤電聯營”等方式協調解決上下游之爭,但一直無法解決“市場煤”與“計劃電”的深層次矛盾。隨著火電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出現,矛盾更加凸顯。
在邢雷看來,神華一旦與電力央企合并,會加強電力行業的議價能力。“原來神華下屬的國華電力也有很大一塊火電資產,若與國電合并,主業很可能會轉向電力。因此,作為煤炭行業龍頭的神華,不再有繼續維持煤炭價格的動力。這樣一來,對于一些地方,如山西、內蒙古等地的煤企,可能產生不利影響。”邢雷直言。
大型能源集團是趨勢
其實,關于煤電央企兼并重組的猜想,并非全無理由。3月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一場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就明確表示,“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方面,不重組肯定是不行的。”
據了解,目前央企煤炭總產能8.46億噸,除神華、中煤及五大電力公司外,不以煤炭為主業的央企產能約1億噸。
早在去年6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就要求,推動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業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上一次電力央企合并,是國家核電和中電投集團的合并。按照這種思路,會是跨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合并或者跨行業合并,如電力和煤炭、核電等。”邢雷分析認為,“我們一直主張建立大型能源集團,而非單獨一個領域。建立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能源集團,是符合能源發展規律的。”
6月4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和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95.SH)同時發布公告稱,雙方的控股股東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擬籌劃涉及兩家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均于6月5日停牌。市場猜測,兩家能源央企或將進行重組。
對于“神電合并”的猜測,神華與國電在官方層面均未做出評論。在國企改革及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市場對能源行業央企兼并重組充滿了想象空間。
“縱向合并”猜想
從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的業務布局看,兩家企業處于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業務板塊多有重合。
神華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供應商,除煤炭產業外,業務貫穿電力、鐵路、煤制油與煤化工等全產業鏈。今年3月,神華集團控股的中國神華以590億元的分紅預案震驚市場。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分析認為,分紅的主因是為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提供資金。
國電集團則為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電集團2016年報數據顯示,其可控裝機容量1.43億千瓦,發電業務整體營收507.24億元,擁有國電電力、國電科環等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今年4月,神華集團企業總資產達10143億元,國電集團資產總額超過8031億元。若“中國神電”能夠成立,資產規模將遠超此前合并的寶武集團、中國中車等超大型公司。
“若將上下游的企業合并在一起,能為電力口提供穩定、大量、長期的煤炭供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煤電長期存在的矛盾。同時,也有利于建立起跨行業、跨所有制、跨領域的煤電運一體的超大規模的能源企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神華、國電兩家企業如果合并,在產業鏈上下溝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力企業的成本。
或改寫煤電行業格局
目前,對于合并傳聞,神華與國電在官方層面均未做出評論。但可以明確的是,如果二者真的合并,將影響煤炭、電力兩個行業的格局。
煤炭與火電兩大行業長期處于“零和博弈”狀態。政府雖然利用“煤電聯營”等方式協調解決上下游之爭,但一直無法解決“市場煤”與“計劃電”的深層次矛盾。隨著火電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出現,矛盾更加凸顯。
在邢雷看來,神華一旦與電力央企合并,會加強電力行業的議價能力。“原來神華下屬的國華電力也有很大一塊火電資產,若與國電合并,主業很可能會轉向電力。因此,作為煤炭行業龍頭的神華,不再有繼續維持煤炭價格的動力。這樣一來,對于一些地方,如山西、內蒙古等地的煤企,可能產生不利影響。”邢雷直言。
大型能源集團是趨勢
其實,關于煤電央企兼并重組的猜想,并非全無理由。3月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一場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就明確表示,“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方面,不重組肯定是不行的。”
據了解,目前央企煤炭總產能8.46億噸,除神華、中煤及五大電力公司外,不以煤炭為主業的央企產能約1億噸。
早在去年6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就要求,推動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業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上一次電力央企合并,是國家核電和中電投集團的合并。按照這種思路,會是跨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合并或者跨行業合并,如電力和煤炭、核電等。”邢雷分析認為,“我們一直主張建立大型能源集團,而非單獨一個領域。建立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能源集團,是符合能源發展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