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面對依然嚴峻的市場形勢,攀鋼釩冷軋廠干部職工以品質不容妥協的經營理念為引領,精雕細琢打造每一噸精品,用精品吸引用戶,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那么,攀鋼釩冷軋廠是如何管控產品質量,用精品吸引用戶的呢?6月19日,筆者來到攀鋼釩冷軋廠一探究竟。
加強控制提質量
來到攀鋼釩冷軋廠2號鍍鋅質檢臺,該廠生產技術室質檢員張希正在查看生產情況,檢查來料質量有無異常。“2號鍍鋅機組的生產特點是小合同量多,更換規格頻繁,這造成產品表面質量控制難度較大。在生產中,為了避免質量漏檢、錯判,工作中的每一分鐘我都不敢馬虎。”張希說。
此外,生產技術室工藝技術員劉濤忙碌的身影也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劉濤是普冷板卷生產線上的技術員。他每天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匯總分析作業區質量監測點數據,并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影響質量的關鍵點。此時,他正在機組質量控制點旁,仔細觀察帶鋼的運行工藝,并將觀察的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
“我們在生產現場設置了多個質量控制點,并根據現場實際為質量控制點劃分等級,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大、可能造成產品降級或較大質量事故的控制點定為A級,對產品質量產生間接影響或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穩定性的控制點定為B級。”劉濤告訴筆者,他每天分析和監控這兩級數據,查找影響質量的關鍵點,這樣就能早發現、早解決質量問題,避免質量問題擴大。
同時,該室加大班中檢查力度,強化質量基礎管理,建立職工自查、作業長和班長抽查機制。職工對下線鋼卷的錄入信息、下表面質量、卷取質量等自查一遍,對問題鋼卷形成質量缺陷報告;作業長每天重點對各庫區抽查10卷以上,記錄卷號形成臺賬,并對質量缺陷以照片和原因分析的方式進行曝光,提出整改措施,進行考核。
精益求精冶“頑疾”
本著“滿足用戶標準才是合格品”的質量理念,該室不斷總結經驗,立足于質量問題早發現、早查找、早處理的思路,集中精力冶理質量“頑疾”。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鍍鋅深沖用帶鋼厚度在1.5毫米以下的產品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且產品附加值相對較高,但由于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退火溫度較高,產線速度基本在50米/分鐘~60米/分鐘的產品出現了鋅流紋缺陷,而這種顯而易見的缺陷會直接導致產品降級。為了解決鋅流紋缺陷問題,該室鍍鋅質量攻關小組的成員們仔細尋找問題所在,最終把關鍵點鎖定在帶鋼入鋅鍋溫度和氣刀的吹掃參數上。此時,攻關組想到了一個新的方法:將每種規格參數的帶鋼入鋅鍋溫度和氣刀參數進行統計,創新研發出鋅鍋熱平衡模型,實現對不同鋅層、不同厚度帶鋼入鋅鍋溫度的自動調整。同時,他們還調整了氣刀的高度和角度,經過聚力攻關,深沖厚規格鍍鋅產品鋅流紋缺陷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同時,針對生產過程中的突發質量問題,該室及時召開技術攻關會、現場協調會等,快速制訂解決方案。此外,該室還成立了多個攻關小組,對日常生產過程中較難解決的質量問題進行專題攻關,并取得了顯著效果。針對家電、門業等用戶反饋的意見,該室通過嚴格標準化管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使冷軋產品各種質量異議數量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
靈活培訓提技能
今年初以來,針對人員少、任務重的生產實際,該室采取了靈活的學習方式,采取導師帶徒、崗位互學、技術比武等形式,以自學為主、經驗交流為輔,不斷組織質檢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質檢人員的業務技能,大力培養復合型員工。他們還將課堂開到了質檢現場,收集疑難缺陷樣品,組織職工集中辨識缺陷,分析研究缺陷機理,提高職工診斷疑難質量缺陷和解決質量問題的能力,避免出現批量質量事故。
同時,該室每周開展一次班組集中學習,學習標準,分析質量事故案例;每月開展一次質檢技術交流會,總結好的做法,對難題進行探討。該室還建立了常態化的技術交流機制,利用周六開展產品質量控制、新產品管理知識培訓、冷軋前沿技術的跟蹤報告等技術交流活動,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為職工職業技能晉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