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機器人和傳感器等智能裝備,可提高勞動精度和效率,替代人工完成重復、危險及惡劣條件下的生產作業,也為企業解決了人力資源配置的難題。”負責馬鋼智能機器人研發應用的自動化公司智能制造事業部副經理倪順利表示,由馬鋼自主設計制造的智能機器人已在各類生產線上得到成功應用,面對撲面而來的工業4.0浪潮,“馬鋼智造”邁出了新的發展步伐。
立足馬鋼、走向市場。馬鋼發展智能制造有著明確的規劃和清晰的思路。2016年7月份,自動化公司成立智能制造事業部,以工業機器人的集成應用為切入點,進軍智能制造領域。事業部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機器人廠家對接溝通,深入研究業內成熟的機器人應用,對冶金行業常用的噴碼、貼標、搬運等應用進行探索、形成方案。在此基礎上廣泛調研內外部需求,積極開拓機器人業務。同年9月,由馬鋼自主集成的首個智能機器人——機床上下料機器人系統亮相國家科技館。今年年初,在產線上應用智能機器人的設想在輪軸事業部和冷軋總廠得以實現。
提升自動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是應用機器人的首要任務。據了解,輪軸事業部車軸生產線的全自動貼標機器人,融合了標簽打印機、標簽識別等設備,能有效降低標簽錯誤率、減少人工成本,同時與產線自動化、信息化系統無縫對接,構成一套完整的產品標識跟蹤系統。冷軋總廠2號彩涂生產線出口卷取機套筒安裝原先由兩名操作工共同配合完成,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影響生產節奏,且現場作業空間狹小,安全難以保證。采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后,這些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新技術催生了新需求,為馬鋼智能制造產業打開了廣闊空間。目前,自動化公司還為冷軋總廠鋼卷貼標和鋅鍋扒渣機器人完成了方案設計,計劃年內投入使用;輪軸事業部的檢測線搬運機器人也已上線運行。更為可喜的是,他們研發的智能機器人還走進了國內某知名企業的柔性液晶面板生產線,成為該公司全自動無人化工廠的一部分,在拓展外部市場中實現了突破。
“從單一功能應用集成到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實現解決方案的產品化、模塊化,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倪順利說,他們正加快機器人應用實驗室的建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研發能力和競爭實力,讓智能制造成為馬鋼品牌建設和轉型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