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英文界面,也能熟練進行仿真操作?隨著攀鋼型材軋制智能仿真軟件的成功開發,高難度的仿真操作,只需按一個鍵就能完成。7月12日,攀鋼釩軌梁廠型材軋制首席工程師、全軋程智能仿真軟件研發負責人陶功明透露,歷時3年,攀鋼獨有的長材智能全軋程仿真軟件于6月底完成,目前已進入實測階段。
據了解,相比傳統仿真,長材智能全軋程仿真軟件具備一次設置、全程自主的長材軋制過程結構力學仿真,一鍵生成軋線庫、自動提取仿真報告等優勢。從目前測試效果來看,仿真時間短、精度高、操作難度低,仿真時效提高了23倍以上。一旦正式投入使用,攀鋼型材軋制將取得歷史性突破,將為攀鋼深化“兩化融合”工作,打造兩級集團智能示范線提供支撐。
型材軋制是一個連續過程,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耗時耗力,試驗周期長。尤其是一次試軋成功率,是整個鋼鐵制造業都面臨的難題。一次失敗的軋制,成本損耗至少在50萬元以上。
為解決上述難題,眾多企業選擇仿真技術。但國內同行業只具備單道次仿真分析,不能完成從鋼坯到成品的自動連續仿真,即全軋程仿真。單道次仿真分析與現場實際結果相比,軋制力誤差達15%至20%,效率低、斷面溫度不能繼承等問題,導致鋼軌形狀精度、負荷精度等受到影響。陶功明持續跟蹤多年,在2014年前創造性地完成了攀鋼鋼軌全過程連續仿真軋制軟件1.0和2.0版開發。其分析結果與現場實際結果相比,軋制力誤差僅為5%至10%,一躍成為同行中的“翹楚”。
然而,操作者必須熟練運用某些軟件,才能熟練操作全過程連續仿真軟件1.0或2.0版;全英文界面、復雜的操作過程等原因,讓這項技術無法在一線職工中普及。2014年,陶功明首席團隊著手智能全軋程仿真軟件的開發(即全過程連續仿真軟件3.0版)。歷時3年,終獲成功。
陶功明稱,有了這款智能化軟件,普通職工也能輕松進行仿真操作,這是歷史性突破。下一步,他將和首席團隊成員一起,持續優化智能仿真軟件,為產品設計、問題分析及解決問題等提供有力保障,開啟攀鋼型材軋制智能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