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油市場的持續低迷不同,國際煤炭市場的經歷似乎更為“豐富多彩”。比如,剛剛在5月賣出高價的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動力煤,可能很快就不得不面對降價的風險。
事實上,面臨降價風險的紐卡斯爾動力煤并非煤炭市場的個例。著名金融機構花旗集團近日不甚樂觀地表示,長遠來看,全球動力煤市場的波動性將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業界還需警惕可能出現與油氣領域類似的產能短期內不足。
需求不振是主要壓力
近日,花旗集團下調了對紐卡斯爾動力煤今年價格的預期,認為其平均離岸價可能為76美元/噸。與此同時,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的加里曼丹動力煤價格也失去了上漲的熱情,去年11月,該煤炭價格一度從年初的26.4美元/噸攀升至50.2美元/噸,但根據7月13日普氏的評定,該動力煤的離岸價已經降至40.5美元/噸。
花旗集團的分析師指出:“動力煤市場的基本面應該是比較松弛的,特別是夏季以后。綜合今年的天氣等因素,煤炭市場出現供應中斷、進而引發價格上漲情形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實上,今年以來,各主要煤炭進口市場幾乎都出現了需求疲軟、甚至是減少的情況,煤炭消費前景更是一片迷茫。
5月,韓國總統文在寅就任后立即下令暫時將8座老化的燃煤電廠關閉30天,并宣布從2018年起,每年關閉1/3的燃煤電廠。與此同時,文在寅還聲稱,會考慮叫停當前建設進度小于10%的新建燃煤電廠。
在另一個亞洲煤炭消費“大戶”日本,由于電力消費的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增加,“后福島時期”曾提出的大力發展燃煤發電的計劃正在逐漸被淡化。據路透社報道,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已經取消了兩個規劃中的燃煤發電項目,而這可能只是近幾年內日本減少煤電舉措的冰山一角。
而此前一直被業界視為提振市場需求“新動力”的印度,近年來對煤炭的態度也不那么積極了。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印度開始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擠占了煤炭在電力領域的占比。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還設定了目標,要求國有的印度煤炭公司,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生產10億噸煤炭,這種加強國內生產、減少進口的舉措對全球煤炭市場產生了影響。
據花旗集團預計,2020財年(2019年至2020年3月),印度煤炭進口量將從2017財年的1.79億噸下降至1.55億噸左右。而當前數據顯示,2017年財年,印度僅動力煤進口量就為1.35億噸。
“印度這種要完全依賴國產煤炭的轉變存在結構性瓶頸。”花旗集團的分析師稱,“但這一舉措加大了印度減少進口動力煤的潛在可能性,國際市場也將受到牽連。”
花旗集團在其報告中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出于環保等的考慮,都希望遏制煤炭的使用,或者至少能減少煤炭使用,由此導致煤炭市場的整體需求不斷萎縮。根據該集團的預計,2018至2020年,紐卡斯爾動力煤離岸價可能為60美元/噸。“從結構上看,動力煤的均價在幾個月或是幾年內都不會超過80美元/噸。因為煤炭需求從結構上將下滑。”
另外,分析師們還表示,主要國際組織、銀行等機構對燃煤發電項目的資金支持將持續減少,加上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成本的下降、發電能力的增強等因素,煤炭的需求將進一步受到擠壓。“由于市場基本面及自身政策的改變,許多銀行都大大減少了與煤炭相關的融資活動。這與2015年之前的市場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花旗集團同時強調,融資的困難并不會打斷煤炭本身的交易。
供應過剩成難解之題
雖然花旗集團表示,煤炭本身的交易并沒有受到上述融資困難的影響,但是,與需求不振同樣令業界頭疼的是供應過剩。
今年6月,瑞士大宗商品交易商摩科瑞公司的干散貨和能源業務主管加布里埃利曾預計,今年全球海運動力煤市場供應總量將增加1500萬噸,而需求量則僅能增加大約700萬噸,整個市場的供應過剩將有800萬噸左右,動力煤價格也將隨之出現下降。
如今,花旗集團的分析師也提出,作為主要煤炭出口國,澳大利亞的動力煤出口將呈現“溫和的增長”;印尼今年仍能保持較為強勁的動力煤出口,該國的供應預計要到2019年以后才會減弱。
不過,澳大利亞方面卻并不完全同意上述預期,對煤炭市場的下一步狀況持相對樂觀態度。根據澳大利亞工業、創新與科學部最新發布的報告,預計017至2018財年,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量將從2016至2017財年的2.024億噸,下降至2.01億噸;到2018至2019財年將進一步下降至1.99億噸。
但是,美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分析則認為,澳大利亞方面的估計過于樂觀,采用的數據也有過時之嫌。IEEFA的分析師蒂姆·巴克利指出,全球主要煤炭消費市場的需求都在明顯收縮,而澳大利亞境內還有大型煤礦項目準備上馬,這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供應過剩。“印度阿達尼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卡邁克爾煤礦項目雖歷經波折,但增加供應的潛力正逐漸顯現,這個澳大利亞史上最大的煤礦一旦投產,勢必加劇市場的供應過剩,進而將引發煤炭價格的下降。”巴克利說。
另有印尼政府官員也曾在5月的行業會議上表示,預計印尼今年的煤炭出口量將從去年的3.08億噸,下降至2.92億噸;到2019年則將進一步下降至1.6億噸。花旗集團則認為,印尼煤炭出口的減少主要受其國內需求增長的影響,但要從2019年才會開始。“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是限制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原因。”花旗集團稱,“比如,今年印尼國有電力公司PLN的煤炭需求量,就可能從去年的7300萬噸增長至8500萬噸。”
花旗集團強調,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是導致電力領域燃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主要推動力,并且這種競爭的白熱化可能要比此前預期的更早到來。不過,該集團同時“安慰”煤炭行業,今年第三季度,因氣溫升高、電廠積累燃料庫存需要,短期內煤炭價格還是會得到部分支撐的。
事實上,面臨降價風險的紐卡斯爾動力煤并非煤炭市場的個例。著名金融機構花旗集團近日不甚樂觀地表示,長遠來看,全球動力煤市場的波動性將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業界還需警惕可能出現與油氣領域類似的產能短期內不足。
需求不振是主要壓力
近日,花旗集團下調了對紐卡斯爾動力煤今年價格的預期,認為其平均離岸價可能為76美元/噸。與此同時,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的加里曼丹動力煤價格也失去了上漲的熱情,去年11月,該煤炭價格一度從年初的26.4美元/噸攀升至50.2美元/噸,但根據7月13日普氏的評定,該動力煤的離岸價已經降至40.5美元/噸。
花旗集團的分析師指出:“動力煤市場的基本面應該是比較松弛的,特別是夏季以后。綜合今年的天氣等因素,煤炭市場出現供應中斷、進而引發價格上漲情形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實上,今年以來,各主要煤炭進口市場幾乎都出現了需求疲軟、甚至是減少的情況,煤炭消費前景更是一片迷茫。
5月,韓國總統文在寅就任后立即下令暫時將8座老化的燃煤電廠關閉30天,并宣布從2018年起,每年關閉1/3的燃煤電廠。與此同時,文在寅還聲稱,會考慮叫停當前建設進度小于10%的新建燃煤電廠。
在另一個亞洲煤炭消費“大戶”日本,由于電力消費的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增加,“后福島時期”曾提出的大力發展燃煤發電的計劃正在逐漸被淡化。據路透社報道,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已經取消了兩個規劃中的燃煤發電項目,而這可能只是近幾年內日本減少煤電舉措的冰山一角。
而此前一直被業界視為提振市場需求“新動力”的印度,近年來對煤炭的態度也不那么積極了。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印度開始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擠占了煤炭在電力領域的占比。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還設定了目標,要求國有的印度煤炭公司,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生產10億噸煤炭,這種加強國內生產、減少進口的舉措對全球煤炭市場產生了影響。
據花旗集團預計,2020財年(2019年至2020年3月),印度煤炭進口量將從2017財年的1.79億噸下降至1.55億噸左右。而當前數據顯示,2017年財年,印度僅動力煤進口量就為1.35億噸。
“印度這種要完全依賴國產煤炭的轉變存在結構性瓶頸。”花旗集團的分析師稱,“但這一舉措加大了印度減少進口動力煤的潛在可能性,國際市場也將受到牽連。”
花旗集團在其報告中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出于環保等的考慮,都希望遏制煤炭的使用,或者至少能減少煤炭使用,由此導致煤炭市場的整體需求不斷萎縮。根據該集團的預計,2018至2020年,紐卡斯爾動力煤離岸價可能為60美元/噸。“從結構上看,動力煤的均價在幾個月或是幾年內都不會超過80美元/噸。因為煤炭需求從結構上將下滑。”
另外,分析師們還表示,主要國際組織、銀行等機構對燃煤發電項目的資金支持將持續減少,加上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成本的下降、發電能力的增強等因素,煤炭的需求將進一步受到擠壓。“由于市場基本面及自身政策的改變,許多銀行都大大減少了與煤炭相關的融資活動。這與2015年之前的市場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花旗集團同時強調,融資的困難并不會打斷煤炭本身的交易。
供應過剩成難解之題
雖然花旗集團表示,煤炭本身的交易并沒有受到上述融資困難的影響,但是,與需求不振同樣令業界頭疼的是供應過剩。
今年6月,瑞士大宗商品交易商摩科瑞公司的干散貨和能源業務主管加布里埃利曾預計,今年全球海運動力煤市場供應總量將增加1500萬噸,而需求量則僅能增加大約700萬噸,整個市場的供應過剩將有800萬噸左右,動力煤價格也將隨之出現下降。
如今,花旗集團的分析師也提出,作為主要煤炭出口國,澳大利亞的動力煤出口將呈現“溫和的增長”;印尼今年仍能保持較為強勁的動力煤出口,該國的供應預計要到2019年以后才會減弱。
不過,澳大利亞方面卻并不完全同意上述預期,對煤炭市場的下一步狀況持相對樂觀態度。根據澳大利亞工業、創新與科學部最新發布的報告,預計017至2018財年,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量將從2016至2017財年的2.024億噸,下降至2.01億噸;到2018至2019財年將進一步下降至1.99億噸。
但是,美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分析則認為,澳大利亞方面的估計過于樂觀,采用的數據也有過時之嫌。IEEFA的分析師蒂姆·巴克利指出,全球主要煤炭消費市場的需求都在明顯收縮,而澳大利亞境內還有大型煤礦項目準備上馬,這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供應過剩。“印度阿達尼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卡邁克爾煤礦項目雖歷經波折,但增加供應的潛力正逐漸顯現,這個澳大利亞史上最大的煤礦一旦投產,勢必加劇市場的供應過剩,進而將引發煤炭價格的下降。”巴克利說。
另有印尼政府官員也曾在5月的行業會議上表示,預計印尼今年的煤炭出口量將從去年的3.08億噸,下降至2.92億噸;到2019年則將進一步下降至1.6億噸。花旗集團則認為,印尼煤炭出口的減少主要受其國內需求增長的影響,但要從2019年才會開始。“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是限制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原因。”花旗集團稱,“比如,今年印尼國有電力公司PLN的煤炭需求量,就可能從去年的7300萬噸增長至8500萬噸。”
花旗集團強調,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是導致電力領域燃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主要推動力,并且這種競爭的白熱化可能要比此前預期的更早到來。不過,該集團同時“安慰”煤炭行業,今年第三季度,因氣溫升高、電廠積累燃料庫存需要,短期內煤炭價格還是會得到部分支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