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衛士”和“環保小專家”
每晚睡前,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環保專業主管席安霞最關心的是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指數。她的本職工作是園區環境質量控制和質量保障管理,只有充分、及時了解相關情況,才能做好第二天的工作。
園區每天都有施工在建項目,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負責人宋順利說:“環境管理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必須防管結合。”為了維護園區良好環境,他們采取多項措施,強化環境治理工作力度。針對園區建設施工多的特點,在施工手續的審批上嚴格把關,環保措施制定不到位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符合要求的還要簽訂環保協議,同時加強現場施工的監督管理,與各專業互相配合,實行信息聯動機制,對發現的環境問題及時進行溝通,迅速組織處理,逐步形成了園區環境治理控制聯絡網,有效進行管控。
園區管理部干部職工有個共識:抓環境就是抓發展,重視和優化環境建設,是首鋼園區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通過精細化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斷加強園區環保管控力度。
為貫徹落實集團關于“園區管理部負責園區環境質量保障工作”的要求,切實改善園區環境質量,提高園區環保管理水平,園區管理部結合園區開發建設實際,于去年底開始啟動園區環境區域網格化管理工作。
宋順利、席安霞與同事們接手這項工作,建立了園區環境區域網格化管理模式,以園區各單位管轄范圍為基礎,根據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管理一致性原則,將園區分成18個區塊。再以易于標識的建筑、道路等為邊界,將區塊內區域分成若干網格,明確每個區塊網格內環保控制點,制定內容、措施、標準及責任人,定職定責。他們將園區劃分為153個環保網格,制定618個環保控制點,涵蓋冬奧組委辦公區、園區北區、冬奧“四塊冰”場館等所有重點區域。設專人定時對區塊區域進行巡檢,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各類環境問題,將隱患處理在事發之前。園區環境區域網格化管理工作將過去被動應對問題、定性和分散的環境管理模式,轉變為主動發現解決問題、定量和系統的環境管理模式。
為科學設置單元管理網格,園區管理部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研究部署;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克服園區區域環境復雜等重重困難,對園區每一塊土地進行現場核實、評價,明確網格管理責任歸屬,確定環保控制點、控制標準、內容、措施,根據核實結果和控制重點,編制了《園區環境質量控制檢查表》,便于巡檢落實。
整合管理資源,運用科學化、精細化的園區管理新模式,園區管理部還建立了“園區環保管理微信群”,為管理提供集協同處置、依規監督、應急調度、決策指揮、整體互動等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渠道。
今年五月份的一天,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接到南區管理處鋼區環保網格管理員高素芬報告,在三煉鋼廠房西側有一條小馬路與環廠路相連,個別車輛為抄近路走,破壞該處已鋪設苫網,車輛駛過帶起揚塵。組織協調處負責人宋順利帶領席安霞、張巖斌等人,迅速趕往現場查看,對抄近路的車輛人員進行查處、教育,向車輛所屬施工單位進行通報,要求施工單位對下屬運輸司機加強教育,并組織相關人員對碾壞的苫網及時更換;隨后組織責任單位現場勘察,對小土路兩端進行封閉整改,杜絕了此處揚塵污染問題。
高標準嚴要求,園區管理部進一步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管理,席安霞說:“渣土從地下挖出、運輸到消納的全過程我們都要監控,必須保證不能再次對園區環境造成污染”。為防止渣土對園區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確保園區內挖掘出來的渣土合理存放、運輸及消納,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編制了《園區建筑垃圾與渣土管理辦法》,要求施工單位當天挖出渣土、當天必須處置,在運輸過程中嚴格落實防遺灑措施;對于運輸車輛的行駛路線、時間段也有嚴格要求,目的就是“不能對園區環境造成任何影響”。
實施園區環境區域網格化管理工作以來,和以往環境治理成效相比,環保隱患發現率提高90%,處理率提高到100%,解決了以往環保隱患發現不全面、處理不及時等問題,做到及時控制、有效處理,環保風險防范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今年上半年,園區未發生一起重大環保事件,噪聲、揚塵污染和機動車尾氣監管等各項環保指標達標率實現了100%。
只要現場有事,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的干部職工就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趕上重污染天氣,他們全員出動,到每個施工現場、綠化區域、垃圾場站去檢查,查看各項環保措施是否到位。去年以來,園區管理部組織協調處啟動黃色及以上級別重污染天氣預警14次,組織苫蓋料場和裸露地面152萬平方米,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50余份,對違反環保要求的單位處罰15起,有效遏制了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行為。席安霞七歲的兒子對空氣質量重污染預警指數非常敏感,如果周末休息日趕上重污染天氣,他的媽媽和同事們就又要“加班”了。
受席安霞影響,小家伙也養成了每天關注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的習慣,藍黃橙紅幾級預警分別采取什么措施,說得頭頭是道。走在路上,偶爾看見邊開邊遺灑的渣土車,他會說:“這輛車沒苫蓋,違法!”;清早出門上學路上看見施工行為,會說:“早八點前不能施工,違反規定了!”在小學一年級的班級里,他經常給同學“科普”宣傳環保知識,使小伙伴們對環境保護都多了一份關注。
作為守護首鋼園區的“環保大衛士”,席安霞的敬業精神激勵著兒子逐步邁向環保科學興趣之路。小家伙自豪地說:“老師和同學都叫我‘環保小專家’!”
安全管理的“根”在現場
園區管理部安保處安全科科長車振猛匆匆吃完午飯,顧不上休息,先去查看型材廠廠房北側附屬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情況,然后在下午13時30分趕到園區管理部,參加園區重點工程協調例會。
按照園區平臺的管理要求,每周召開的園區重點工程協調例會,首建投公司、園區服務公司、國際工程公司、首建集團、首自信公司、監理公司、環境公司、實業公司和園區管理部各處室派人參加,由園區管理部組織,大家對本周工程施工進度、重點安排、下一步工作計劃等進行溝通和匯報,梳理問題、優化流程、強化措施。
會上,車振猛就自己分管的工作,通報了園區前一階段安全管理情況,指出存在問題,并提出下一階段工作安排。結合園區實際,他重點督促各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抓好消防設施、電路設施和施工設施等方面的隱患排查工作,查出問題及時整改,防范事故發生。
園區當前的情況是各種拆除施工、建筑施工、地下管線施工同時進行,進入園區的人員多、用工成分復雜,各種建筑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匯集,給園區的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車振猛說:“用原來工廠式的管理已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必須轉變思維,結合園區當前的安全管理特點,采取對施工現場區域和人員的‘兩加強’措施,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加強對施工區域的監督管理,嚴格按照施工標準規范,對施工前的各種手續進行嚴格審批,手續不齊全的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并組織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期檢查,一旦發現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況,立即要求相關單位停工整改;二是加強對現場施工人員的管理,針對施工人員流動性強的特點,組織對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和施工作業人員胸卡佩帶情況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落實整改。
立足施工現場、查細安全隱患,才能把“兩加強”措施落在實處。對此,安保處安全科安全管理員劉亞林總結出“三勤”工作法:“心勤、多動腦,眼勤、看得準,腿勤、跑到位”。
在型材廠北側廠房外的房屋拆除檢查中,劉亞林發現,拆除施工點緊鄰廠房北墻,上方的廠房水泥墻板出現了墻板外突現象,而且連接單薄,在施工震動中有墜落的可能。劉亞林及時向科長車振猛匯報,安全科先發出了暫停施工的指令,隨即在現場會上提出“先消隱、再施工”的要求。其后,督促施工方拆除了外突的墻板,事故隱患消除后,緊鄰廠房外的房屋拆除施工繼續督促進行。
一次施工檢查中,車振猛、劉亞林發現一輛運輸廢鋼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上裝載的廢鋼發生傾斜,隨時有墜落的危險。他們立即對司機及押運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分析講解造成傾斜現象的各種原因并告知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幫助司機重新碼放整齊所載貨物,捆綁牢固后,允許再次上路行駛。他們又舉一反三,對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點進行預警分析,結合司機、裝卸人員在安全意識、操作規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以增強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在后續的檢查過程中,他們欣喜地看到,施工現場作業人員“我要安全”的主動意識增強了:裝車過程中,施工現場作業人員主動調整廢鋼碼放順序,先裝比較規則的貨物,然后再根據車輛上的空閑位置合理匹配不規則貨物裝車,從而避免了廢鋼運輸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發生貨物傾翻事故。
堅持開展日常安全檢查的同時,安保處安全科還注重安全工作的基礎管理,結合“把隱患當事故處理”經驗推廣工作,狠抓聯系確認和設備操作牌管理制度落實。他們以《北京市企業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編寫指南》為指導,組織園區管理部所屬的基層單位按照本單位實際情況,全面完成現有68個崗位、715條安全操作規程修訂完善工作,增加了聯系確認、隱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有關內容,以安全操作規程的形式,規范各崗位安全作業行為、開展崗位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崗位安全隱患清單,做到崗位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
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監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今年上半年,園區管理部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為園區健康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我的工作我的崗”
何磊留著小平頭的發型,總是和顏悅色,戴著一副細框眼鏡,顯得文靜秀氣,僅憑外貌,很難把他與“園區管理部安全保衛處處長助理兼警衛隊隊長”的職務聯系在一起。
這個研究生學歷、特別好學的安全保衛處處長助理兼警衛隊隊長靠知識、靠智慧做管理工作,帶領警衛隊200多人,管轄范圍包括進出首鋼園區九個大門的各門門衛,檔案館、武裝部、炮庫和電站、煤氣加壓站等要害區域等,“首鋼圍墻十多公里,都是警衛隊管理范圍。”何磊說:“安保作為園區管理最前鋒的屏障,如果園區管理防線控制不好,談何保護園區的固定資產、保障開發建設?”
周密謀劃部署,牢筑交通、治安安全防線,警衛隊組織完善了各門衛及周邊道路交通標識的施劃,以及交通導行設施的安裝工作,合理規劃導行路線,實現客貨分流,加強高峰時段車輛的管理,集中清理亂停、亂放車輛,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證了園區人員、車輛進出的交通秩序,樹立了良好的首鋼形象。
結合園區的治安情況,他們進一步加強現場巡檢力度,對進入園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嚴格篩查,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把治安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有效降低了發生治安問題的風險。同時,他們還從內部抽調人員成立了處突大隊,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保障了園區辦公秩序的穩定。
冬奧組委入駐首鋼園區后,警衛隊突出工作重點,創新工作機制,著力加強園區核心區域安全保衛。成立了西門冬奧服務班,何磊對全班16名警士說:“為冬奧組委服務,我們感到驕傲、光榮,必須要保證園區良好的交通治安環境,這是對外展示首鋼形象的窗口。”
以主動創新代替被動工作,冬奧班努力學習、突破自我,力爭做好、做實每一件小事。確保站崗時動作統一化、標準化,冬奧班警士們除了完成站崗執勤任務外,還積極進行軍事化訓練,從衛戍區、交通隊請來教官,指導大家站崗執勤和交通指揮的標準動作。
為了更好地服務冬奧組委,提高辦事效率,冬奧班積極協調電信公司,在組委辦公地與西門冬奧班之間架設了一條專線電話,使前來開會或辦事的來賓與冬奧組委聯系暢通、銜接高效。
今年冬奧組委發出向全球招聘人才的通知后,外國友人慕名而來,擺在冬奧班眼前的難題就是大家不懂英文。為了順利開展工作,大家自發學習英文,誰也不言放棄、不言退縮,把英文日常用語貼在墻上,除了站崗外,其余時間全用在學習英文上。經過不斷努力,現在冬奧班的警士們都能用英文進行簡單的對話。學有所用,今年4月份,一位來京旅游的德國外賓聽說冬奧組委落戶首鋼后,來到首鋼西門想要進廠游覽。冬奧班警士用學到的勤務英語與他溝通,介紹了首鋼集團、冬奧組委的工作環境,溫馨提示他相關規定,此地不是游玩場所,又指引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程,穩妥友好的處理方式,讓外賓倍感溫暖。
隨著冬奧組委工作人員與訪客的增加,西門路段交通壓力也相應加大。為了保障冬奧組委工作人員與訪客暢通無阻,保證“最后一公里不堵車”,冬奧班進行詳細的實地勘察,召開現場會,最后確定了“交通高峰期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開,機動車道劃分為上行和下行”的最佳方案,有效疏解了交通壓力。
冬奧組委召開的會議較多,其中不乏高規格的國際會議。冬奧班警士利用業余時間從網上收集、借鑒國際會議安全保障經驗材料,根據工作實際“量身定制”了安保警衛方案,自費購買了一些有關大型會議警衛保障的書籍,大家在實踐中學習提高,會議安保工作做得滴水不漏,獲得了冬奧組委好評。
細節決定成敗,“高大上”的服務,由無數個繁雜瑣碎的細節支撐。冬奧班警士撿過冬奧組委辦公人員的車鑰匙,幫冬奧組委辦公人員汽車車胎打過氣,下雨時候還撐傘把訪客送到冬奧組委辦公樓里,遇到外賓不會說中文,大家主動對接、用英語提供服務,每個人手機里特意裝了翻譯軟件,能實時進行翻譯,不耽誤事兒,因為“冬奧組委的需要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國旗班獲得2015年度“首鋼‘三創’先進集體”,位于小西門的冬奧班榮獲2016年度“首鋼先進集體”,帶出兩個先進班組的“領頭羊”也是“戰功赫赫”:班長宋寶元榮獲2016年度“首鋼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度“首鋼模范共產黨員”、首鋼第二屆“最美青工”;副班長王金龍多次獲“園區管理部安保處標兵崗”等榮譽。
宋寶元介紹,每天進出園區的各種車輛很多,早晚上下班高峰達到每小時幾百輛,由16名警士組成的國旗班負責在東門開展門衛管理、維護交通秩序等工作。進入伏天兒,天氣悶熱,國旗班的警士們不斷重復著查驗、比對、放行這些枯燥而乏味的動作,以飽滿的熱情、頑強的斗志堅守崗位,任陽光炙烤、汗水滾落,對通行車輛、人員、物品進行安全檢查,守護著首鋼園區的安全之門。
今年春季,警士張永生、劉鐵崢對進廠人員進行驗證時,發現一位操著四川方言的老人表情呆滯、言語不清,他們安排老人到警衛室休息,然后將情況上報園區管理部安保處值班室。家屬趕來后向警衛隊表示感謝:“老人要是沒遇到你們,一夜就得挨餓受凍啊。”
像這樣的事情不是個例。在警衛隊,錦旗和感謝信訴說著一個個或助人為樂、或拾金不昧、或真誠服務的動人故事。警士劉強等人的手機里存著近兩年來幾十張走失老人的圖片、相關信息,方便隨時調出這些信息,協助相關部門開展救助工作。警士朱亮、姜永偉說:“語言不通,咱們慢慢問;老人著急,咱們好好安慰;幫助他們找證件、聯系家屬,這是職責所在。”樸實的話語表達出國旗班的共同心聲:熱愛本職工作,不僅僅是救助走失老人盡早回家,更是用心守護首鋼園區的安寧和諧。
今年上半年,園區未發生重大治安案件,警衛隊用實際行動,做到了“有保障實力、有專業水準,有服務精神”。
成績背后,是不為人知的默默付出、艱苦工作,甚至包含委屈和傷病。國旗班警士劉強總是戴著一副茶色眼鏡上崗執勤,這不是為了“耍酷”,而是因為干警衛工作近18年,風沙堵了淚道,陽光下車窗玻璃反射強光、夜晚車燈的強光容易刺傷雙眼,影響了視力,所以在執勤時必須戴上防護眼鏡。
何磊從警士崗位一步步成長起來,如今他肩負著繁重的警衛隊管理工作,但始終沒離開“站崗”的老本行。今年3月份,一位外來入廠人員缺少相關單位審核章,何磊按照園區門禁管理規定進行審批,對方不理解,言辭激烈。半天后,又追著何磊到警衛隊辦公室,繼續對何磊進行辱罵,甚至拳打腳踢,何磊則忍讓克制、耐心解釋,不僅挨打不還手,連一句過激的話都沒說。后經醫院診斷,何磊右手掌骨骨折,頭部、胸部多處軟組織挫傷。保一方平安,編織園區開發建設的支撐網,時刻維護園區和諧環境,何磊身上的正能量,生動詮釋了“勇于擔當、忠于職守”的園區安保工作職責。
在崗位流動中創造新價值
盛夏季節,下午18時,園區管理部安保處警衛隊料場護衛隊四分隊隊長林旺旺,帶著巡護職工徐秉杰巡視完整個工作“地盤兒”——原料北門、廢鐵東崗、78道口、廢鐵西崗、巡邏路口西、巡邏路口東、19庫房等七個門崗,花費了兩個多小時,相當于走了5公里。一身大汗的他們回到辦公室,打開柜子,里面整整齊齊摞著十幾盒方便泡面和幾袋榨菜。泡面和榨菜,是料場護衛隊職工“餓了就吃”的“飯菜”。
“現在的工作來之不易,我非常珍惜,拼盡全力要做好。”曾經在一線材廠當汽修班長、工作多年的老黨員、老先進徐秉杰,如今是一名廢鋼區域巡護職工。
2016年,園區管理部轉型提效,重新對園區值守點進行梳理整頓。多次召開專題會,組織人力資源處、安全保衛處、一線材管理處及相關處室,制定相關方案、細致研究部署,確保廢鋼區域安保工作順穩開展。安保處警衛隊抽調12名骨干,與一線材管理處轉型項目作業區幾十名職工成立了“白廟料場護衛隊”,按照警衛隊倒班制,實施四班兩運轉,對區域重點部位及廢鋼物資進行看護,保證集團物資不丟失。
提到廢鋼區域看護人員轉型這個話題,園區管理部人力資源處勞動組織專業員李德軍打開了話匣子:“園區管理部領導要求對轉型人員獎勵水平進行傾斜,以提高轉型人員的積極性;我們對值守點修繕、人員、后勤保障、班車等進行周密安排;一線材管理處通過細致的‘六對六清’工作,安排4名有經驗的科級干部和管理人員帶領68名轉崗值守人員,與安全保衛處相關人員進行對接,工作交接十分順利,護衛隊經常開展突發事件情況處置演練,成立以來未發生治安案件。”
園區管理部認真貫徹落實集團的決策部署,及時制定轉崗人員培訓、幫扶政策,不斷創新管理工作措施,讓轉崗職工看到了希望、激發了干勁兒。他們日夜倒班不間斷加強巡視檢查,發現20余處圍墻處安全隱患并及時修復,屢次獲得領導的表揚,一線材管理處轉型項目作業區廢鋼巡護一分隊還榮獲“2016年度首鋼先進集體”的榮譽。
“剛開始,我們面臨著學習新技能、融入新環境的壓力,集團和園區管理部為了幫助我們,出了不少政策、想了很多辦法,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盡力協調好,讓我們心里感覺很溫暖,現在我們知足、感恩,一門心思就是想干好看護工作,為園區發展盡一己之力!”徐秉杰道出了園區管理部轉崗職工的心里話。
頂著先進光環的轉崗職工不只是徐秉杰一人。園區管理部安保處警衛隊國旗班警士胡林、霍占飚、蔡海濤、王日義都是黨員,全都是三十多歲左右的年紀,已從園區管理部留守單位轉崗到國旗班半年多。其中,胡林是“北京市優秀民兵”、霍占飚是“石景山區優秀民兵”。“光環”并沒有讓他們盲目地“傲嬌”,而是成為他們在新崗位上快馬加鞭前進的動力源泉。
以前大家都沒接觸過安保專業工作,轉崗后,第一件事是接受培訓——警衛隊開展的隊列訓練和軍事化訓練。訓練一周后,大家普遍感覺“不適應”:節奏緊張,軍事化管理、紀律性強、時間觀念強。除了不適應工作節奏,在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不適應。王日義以前在煉鐵廠高爐工作,生產單位里,大聲說話說習慣了,現在保衛園區的廠東門,則要求有專業性和服務意識。
國旗班一共16名警士,其中轉崗“新人”就有7個。崗位變了,人從思想到行動,怎么“轉”才能適應呢?先進人物有先進的覺悟,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胡林說:“師傅帶著,咱跟著師傅學中干、干中學。”
首先得熟悉業務,如何查車、驗證、處理各類突發事件。今年獲得“首鋼模范黨員”稱號的國旗班班長宋寶元,曾在軍營摸爬滾打,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闖勁兒,積累了豐富的基層管理經驗,始終奉行“身教重于言教”的工作作風和“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他給國旗班的“新人”講道理:“我們是園區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嚴格查證,執行持證入廠制度;另一方面,面對暫不配合、情緒激動甚至言語不文明的人,我們要耐心講解首鋼門衛制度,通過教育勸導爭取對方的理解;每進出一輛車、每進出一個人,我們都要保證園區穩定和諧。”
班長宋寶元是“大師傅”,警士盧凱、李建強、姜永偉、劉強等人是“師傅”。上班跟著“師傅”學業務,下班自己抽時間學保衛制度。胡林說:“腦子里總是會時不時地回想師傅是怎么處理的突發緊急事件,以后自己單兵作戰時如何運用。”霍占飚談起自己工作業務上的變化充滿了自信:“一開始查車我沒底氣,怕服務不到位,伸手猶豫、緊張,班長和師傅們就站在背后支持我。逐漸地靠著多干、多琢磨,自己也能獨立處理工作了,干部職工進出廠門都反映警士們精神面貌不錯,我心里別提多美了。”
保好駕、護好航,防止企業物資流失,“新兵”們把個人價值融入到企業發展需要中,在思想上、業務上、作風上迅速適應了園區安保管理工作需要,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組織紀律性明顯加強,團體意識、執行力大幅提高。園區管理部安保處警衛隊將半軍事化管理和首鋼精神結合起來,打造培育出了一支文明執勤、素質過硬、作風優良,有凝聚力、戰斗力的隊伍,為推進園區發展、提升園區安保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