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以來,陜鋼集團漢鋼公司鋼軋事業部不斷優化工藝技術,堅持用新工藝、新技術帶動軋線工藝質量提升。其孔型優化的成功改進和應用,不僅提高鋼材質量,滿足了客戶需求,同時提升了“禹龍”品牌形象。
孔型是由軋輥上的凹槽組合成的決定鋼材斷面形狀的各種孔洞,它是決定鋼材質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鋼軋事業部棒材螺紋鋼生產過程主要是負差軋制,為了提升效益,負差絕對值在符合國標的前提下越大越好。但在原孔型設計中,Φ22及以上規格螺紋鋼內徑控制范圍太小,導致在提升負差的同時,鋼材內徑尺寸偏小,影響外觀質量。
為了進一步改善鋼材表面質量,提升“禹龍”品牌形象,鋼軋事業部開展了棒線孔型優化攻關,組織技術人員對原有孔型尺寸進行了仔細分析,經多次計算對比,通過將孔型橫肋加工角度60度改為50度,使軋制出來的鋼材橫肋變“瘦”,讓鋼材的內徑尺寸更加合理,這樣既保證了鋼材的力學性能,又未增加工藝成本。
為了使孔型優化方案盡快達到預期目標,技術員連夜繪制圖紙和并進行軋輥加工。軋制過程中深入到各班組,跟蹤試軋情況,指導操作,并收集相關數據。通過近半個月的試軋,孔型優化后的各規格鋼材外形尺寸控制理想,內徑尺寸較之前提高了0.5mm,負差值滿足要求,試驗結果達到預期目標。
據統計,棒線孔型優化后成材率提高約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