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
1月15日,省煤炭廳發布的《關于做好2018年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提出“9條”舉措,繼續聚焦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通知》指出,將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堅持“管理、裝備、素質”三并重,抓好煤礦安全生產,減少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確保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
推行全員安全抵押制度
《通知》指出,煤礦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我省將建立健全以礦長為首的安全生產管理團隊,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管理團隊,以區隊長、班組長為首的現場管理團隊,建立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從業人員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真正建立起“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并實現有效運轉。在政策規定允許的范圍內,推行全員安全抵押制度,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壓緊壓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同時,加強教育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在規定期限內考核合格,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新工人入井作業前必須培訓合格。
針對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我省將積極采取工程、技術和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利用人防技防物防等綜合治理手段,徹底治理災害隱患,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在瓦斯治理方面,構建完善“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深化瓦斯綜合治理。
在水害防治方面,嚴格落實分區管理各項措施,將防治水分區管理工作作為煤礦復產復建驗收前置條件,未實現分區管理的煤礦一律不得復產復建。煤礦在“禁采區”不得進行任何作業;在“緩采區”除勘查或治理工程外,不得進行任何作業。
推行煤礦分類監管
我省將推行煤礦分類監管。各市嚴格落實煤礦安全生產掛牌責任制和安全監管五人小組包保責任制,對負責監管的省屬五大煤炭集團公司的每座煤礦明確安全生產掛牌責任人和安全監管五人小組,特別要加強對重組整合煤礦的監督和管理,查清隱蔽致災因素,強化災害治理。各級煤炭管理部門,全面推行煤礦分類監管,根據煤礦災害程度、安全管理水平、生產建設現狀等方面,對煤礦進行分類,對安全管理水平高且災害程度輕的煤礦實行日常監管檢查,對安全管理水平低或災害程度重的煤礦實行重點監管檢查,對停產及停緩建的煤礦實行巡回監管檢查,實施差異化、有針對性的安全監管。
按照“嚴格檢查、嚴格執法、嚴格處罰”的工作要求,對存在重大隱患的煤礦要依法責令停產停建整頓、實施處罰并掛牌督辦,重點打擊和整治煤礦上一級公司、正常生產建設煤礦、責令停產停建整改煤礦、長期停產停建的“僵尸”煤礦等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存在的突出問題。
煤礦企業建立標準化工作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對標創建、對標提升。同時,對達不到二級及以上標準的煤礦,一律責令停止生產、進行整改。按一定比例對達標煤礦進行動態抽查,對不具備原有標準化水平或存在重大隱患的煤礦,該降級的降級,該撤消的撤消,推動煤礦持續達標、動態達標。
著力推進減人提效
《通知》要求,認真執行《山西省煤礦減人提效工作方案》,大力實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深入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扎實推進“一優三減”(優化系統、減水平、減頭面、減人員),有條件的積極推行“無人化開采”和“無人值守”技術,認真做好減人工作。
實施“兩輪”驅動,在打通井下減人出口的同時,打通地面減人出口,減少計效人員數量,實現既減人又提效,確保2018年減人提效工作目標順利完成。以2016年底單班入井人數為基數,單班入井千人(含900人以上)礦井到2018年末控制在800人以下,單班入井900人以下(700人以上)礦井在2017年末單班入井人數基礎上再減少7%。嚴格實行“不減人數就減產”的約束機制,對未實現減人目標的煤礦,要采取限產措施,督促限期整改;未在規定時間整改到位的,必須核減生產能力。
1月15日,省煤炭廳發布的《關于做好2018年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提出“9條”舉措,繼續聚焦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通知》指出,將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堅持“管理、裝備、素質”三并重,抓好煤礦安全生產,減少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確保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
推行全員安全抵押制度
《通知》指出,煤礦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我省將建立健全以礦長為首的安全生產管理團隊,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管理團隊,以區隊長、班組長為首的現場管理團隊,建立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從業人員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真正建立起“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并實現有效運轉。在政策規定允許的范圍內,推行全員安全抵押制度,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壓緊壓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同時,加強教育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在規定期限內考核合格,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新工人入井作業前必須培訓合格。
針對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我省將積極采取工程、技術和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利用人防技防物防等綜合治理手段,徹底治理災害隱患,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在瓦斯治理方面,構建完善“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深化瓦斯綜合治理。
在水害防治方面,嚴格落實分區管理各項措施,將防治水分區管理工作作為煤礦復產復建驗收前置條件,未實現分區管理的煤礦一律不得復產復建。煤礦在“禁采區”不得進行任何作業;在“緩采區”除勘查或治理工程外,不得進行任何作業。
推行煤礦分類監管
我省將推行煤礦分類監管。各市嚴格落實煤礦安全生產掛牌責任制和安全監管五人小組包保責任制,對負責監管的省屬五大煤炭集團公司的每座煤礦明確安全生產掛牌責任人和安全監管五人小組,特別要加強對重組整合煤礦的監督和管理,查清隱蔽致災因素,強化災害治理。各級煤炭管理部門,全面推行煤礦分類監管,根據煤礦災害程度、安全管理水平、生產建設現狀等方面,對煤礦進行分類,對安全管理水平高且災害程度輕的煤礦實行日常監管檢查,對安全管理水平低或災害程度重的煤礦實行重點監管檢查,對停產及停緩建的煤礦實行巡回監管檢查,實施差異化、有針對性的安全監管。
按照“嚴格檢查、嚴格執法、嚴格處罰”的工作要求,對存在重大隱患的煤礦要依法責令停產停建整頓、實施處罰并掛牌督辦,重點打擊和整治煤礦上一級公司、正常生產建設煤礦、責令停產停建整改煤礦、長期停產停建的“僵尸”煤礦等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存在的突出問題。
煤礦企業建立標準化工作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對標創建、對標提升。同時,對達不到二級及以上標準的煤礦,一律責令停止生產、進行整改。按一定比例對達標煤礦進行動態抽查,對不具備原有標準化水平或存在重大隱患的煤礦,該降級的降級,該撤消的撤消,推動煤礦持續達標、動態達標。
著力推進減人提效
《通知》要求,認真執行《山西省煤礦減人提效工作方案》,大力實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深入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扎實推進“一優三減”(優化系統、減水平、減頭面、減人員),有條件的積極推行“無人化開采”和“無人值守”技術,認真做好減人工作。
實施“兩輪”驅動,在打通井下減人出口的同時,打通地面減人出口,減少計效人員數量,實現既減人又提效,確保2018年減人提效工作目標順利完成。以2016年底單班入井人數為基數,單班入井千人(含900人以上)礦井到2018年末控制在800人以下,單班入井900人以下(700人以上)礦井在2017年末單班入井人數基礎上再減少7%。嚴格實行“不減人數就減產”的約束機制,對未實現減人目標的煤礦,要采取限產措施,督促限期整改;未在規定時間整改到位的,必須核減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