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鋼與武漢淵源頗深。1890年,張之洞到湖北創辦了漢陽鐵廠。抗戰時期,漢陽鐵廠遷入重慶,成為重鋼前身。
如今,重鋼與武漢因一次市場化重整,再次建立了聯系。
據悉,寶武鋼鐵集團參股的四源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四源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投資重鋼,完成了中國鋼鐵行業首例市場化重整。
“重鋼重組速度非常快,這一項目的實踐,也為未來中國鋼鐵業結構調整開辟了一條市場化新路。”重鋼董秘虞紅如是說。
重鋼近日發布公告顯示,2017年凈利潤預計可達約3.3億元。若不出意外,2017年年報正式發布后,公司股票簡稱將“去星摘帽”。
從漢陽鐵廠到重慶鋼鐵
1890年,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籌建了中國近代第一家官辦鋼鐵企業漢陽鐵廠,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企業。
抗戰時期,漢陽鐵廠大部分冶煉設備遷入重慶,以大渡口為廠址建設新廠,這便是重鋼前身。
1997年,重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05年,重鋼以85.5億元銷售收入,入圍《財富》雜志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榜單。
2011年,重鋼實施環保搬遷,從大渡口遷至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搬遷、生產規模擴大造成成本增加,再加上物流、市場位置等影響,這家以船板產品聞名于業界的鋼企,一度掙扎在微幅盈利和虧損之間。
2011年、2013年、2015年,重鋼分別虧損14.71億元、24.99億元和59.87億元。2012年、2014年盈利,凈利潤為9881萬元和5143萬元。2016年,鋼鐵企業普遍扭虧為盈,重鋼仍虧損46.86億元。
2016年年底,重鋼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的89.78%升至100.29%,凈資產為-1.07億元。2017年3月1日,重鋼正式“披星戴帽”,更名為*ST重鋼。
公告顯示,重鋼虧損既有外部的周期性原因,也有內部問題:一是產品和市場錯位,二是資源配置錯位,物流成本高于全國、區域同行水平。
由于經營不善,越沒錢,就越買廉價原料,消耗就越大,從而造成成本上升,步入惡性循環。
重整大戲進行時
連續虧損后,四源合正式介入重鋼重整。四源合股東有寶武鋼鐵集團、美國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金融集團等。
2017年11月,四源合及重慶國資代表公司重慶戰略新興基金共同設立重慶長壽鋼鐵有限公司(下簡稱“長壽鋼鐵”),參與重鋼重整。
其中,長壽鋼鐵受讓重鋼母公司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重鋼集團”)所持21億股股票,以23.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根據重整計劃,2018年為“近期止血”階段,通過重組資金解決債務問題。目前重鋼獲得20億元司法重整收益,解決了大量債務包袱。預計2017年凈利潤約3.3億元。若不出意外,2017年年報正式發布后,重鋼將“去星摘帽”。
而未來是否能持續發展,有市場、物流和技術三個先決條件。
重鋼地處直轄市重慶,輻射川渝和西南地區,未來該區域的建筑業、汽車行業需求都是重要的市場支撐。
物流上,與東部沿海鋼企相比有劣勢,但重鋼靠著長江,又有鐵路和公路,在西南鋼企中具有相對優勢。
此外,重鋼自身在鋼鐵技術上有較深的沉淀,包括了管理、生產的技術。而且四源合還通過股東公司為其引入了管理和技術團隊。目前,已有多位原寶鋼背景人士在重鋼高管名單中。
“我們不把重鋼定位為世界或是全國性的鋼企,而是定位為西南鋼企。”重鋼總經理李永祥說,“盡管沿海企業有更方便的物流,但外地企業對川渝市場的需求把握肯定不如重鋼清晰,重鋼能更迅速地滿足當地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