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近兩年的債務危機集中爆發,目前福建商人在上海的銀行貸款、購車、買房按揭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近兩年來新投建的鋼材市場也已經基本倒閉。一些鋼貿商已經改行了,有的轉向酒店、餐飲、水產等領域,有的甚至在擺地攤。
對很多鋼貿商來說,今年春節一點都不好過。
大年初一,新日恒力(600165.SH)發布了兩份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上海松江鋼材城董事長肖家守名下4.6億資產被查封,同時,其第一大股東上海新日股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新日恒力8000萬股份被凍結。
肖家守所面臨的訴訟官司,也是始于2011年底的鋼貿信貸危機的一個縮影,經過兩年的發酵,危機的風險已經基本暴露,而鋼貿商也在進行著破產、轉行、新生的更新換代。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福建周寧上海商會七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會長周華瑞就坦陳,2013年,商會牽頭召開的會議特別多,數不清的協調會、協商會、調解會、溝通會、研討會,而結婚喜事、商會會員企業開業的邀請很少,這與前幾年應接不暇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過去的一年,周寧商幫走的路程很艱辛,由于從事行業的極為集中,在這一輪國家經濟發展下行,銀行收貸步步緊逼的情況下,遭到大面積的重創。”周華瑞說,眼前艱難的局面仍在持續,鋼貿的寒冬之路還很難走出來。
“以前過年回家能看到很多豪車,今年豪車全不見了,一些鋼貿商已經改行了,有的轉向酒店、餐飲、水產等領域,有的甚至在擺地攤。”一位福建在滬經營多年的鋼貿商進一步對本報記者透露。
在上海,肖家守素有上海“鋼貿大王”之稱,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在上海投資過多家鋼材市場的肖家守可以操著家鄉話做生意,因為與他有生意往來的相關企業,大多是他的老鄉。肖家守正是千千萬萬來上海從事鋼貿生意的福建周寧人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福建涌入上海的創業大軍,已經占據了上海建筑鋼材市場70%的貿易份額,這其中的70%又是周寧人控制的。
“肖家守在鋼貿圈的口碑不錯,此次陷入訴訟糾紛,應該也是因為聯保聯貸模式下,他要為其所擔保的鋼貿商還債。”一位鋼貿界的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在此之前,肖為其他鋼貿商進行的代償已經上億,此次仍被告上法庭,可能是與民生銀行的某筆債務沒有談攏。
1969年出生于福建寧德市周寧縣的肖家守,現在是上海新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新日恒力的董事長,以及上海松江和蘇州長三角鋼材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其在松江開辟了全國最大的鋼材城之一,高峰時有上千家商戶,融資規模達80億~90億,由于商戶主要是其周寧老鄉,大部分融資也是由肖的公司擔保。
隨著部分周寧鋼貿商的生意越做越大,資金雄厚的鋼貿商也如肖家守一樣開設了各種鋼材市場,并組建了一些擔保公司,為缺乏資金的老鄉鋼貿企業提供擔保以獲得貸款。在鼎盛時期,整個在滬鋼貿企業從銀行貸款規模曾達到2000億元。
然而自2011年之后,鋼貿行業的資金狀況急轉直下,直到2013年也沒有好轉的跡象,越來越多的負債企業出現,銀行的停貸催債又加劇了鋼貿商的跑路,最終債務都轉到了如肖家守等規模較大的鋼材市場和擔保公司。
上述鋼貿商就對本報記者透露,其所在的辦公樓原來有近百家鋼貿公司,如今已經有70%人去樓空,“聽說有的是去比較偏遠的地方開門店,有的則是直接回老家轉行了。債務沒錢還,就只能透支信用卡還,信用卡還不上,就只能東躲西藏被通緝。”
據記者了解,由于近兩年的債務危機集中爆發,目前福建商人在上海的銀行貸款、購車、買房按揭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近兩年來新投建的鋼材市場也已經基本倒閉,而在2009年一年內,上海鋼貿商在外地新投建的鋼材市場數量超150家,僅江蘇就有近80家新建鋼材市場。
不過,危機中也同樣蘊含著機會。不僅一些貸款不多、有下游客戶資源的鋼貿商仍在維持正常的生意,還有一些新的鋼貿公司陸續成立,依然看好鋼貿行業的市場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肖家守的松江鋼材城,依然車水馬龍,記者咨詢鋼材城內的多家企業發現,很多都是新近搬到松江鋼材城的商戶,有的是覺得那里較市區的租金成本低,有的則是新注冊鋼貿公司的浙江商戶。
而一些仍有資金實力的鋼貿商,則在進行著轉型升級,不僅銷售鋼材,還通過深加工、配送等轉型為物流服務商,而一些仍在運營的鋼材市場,也在探索轉型鐵路物流中心或鋼鐵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