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來路,從2015年12月31日率先關停北區2號轉爐,到2017年10月31日北區1號轉爐的關停,再到2018年10月29日北區3號、4號轉爐正式退役,三年來,長材事業部始終以主動作為的抉擇,積極破解去產能困局,圓滿完成了全部256萬噸煉鋼產能的退出,妥善安置了1516名職工,長材人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走出了“去產能”的鏗鏘步伐。
統一思想堅定信念
中國鋼鐵行業在延續較長一段時間的粗放式的投入產出路徑后,于2013年在我國鋼鐵需求出現7.65億噸鋼的峰值之后開始走下坡路,并逐漸拐入了冰冷的寒冬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始建于1958年曾經有著燦爛輝煌發展歷史的長材北區在這一背景下,也同樣面臨著鋼鐵業過剩產能壓減問題,同時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空間巨大,也倒逼著長材北區必須思考未來的走向,長材北區怎么辦,成了擺在馬鋼及長材事業部領導面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2015年,長材北區緊跟馬鋼去產能主動作為的腳步,開始關停2號轉爐,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出臺,長材事業部領導班子成員第一時間組織學習,結合本行業交流討論、提前謀劃,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當國務院去產能政策出臺后,更加堅定了信心。
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推動鋼鐵企業實現脫困發展提出要求、明確任務并作出部署。隨即,馬鋼出臺了《馬鋼集團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實施方案》,長材北區煉鋼、連鑄及其配套的兩條型材生產線,作為落后產能,將用三年的時間逐步退出。
一個接一個的專題會議,一輪又一輪的學習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討論,長材事業部領導班子經歷過思想交鋒,承受過壓力以及難以割舍的情感,最終達成共識,一致認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也是鋼鐵行業改革脫困的重大歷史機遇。長材北區煉鋼系統永久性關停是國家改革的需要,是馬鋼進行產品升級、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需要。在當前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的大潮中,主動關停,讓長材北區煉鋼產能退出無疑是最正確的抉擇。去產能工作,長材事業部必須堅決執行,同時要在“破”與“立”的變革中,統籌長材南、北區融合,推進轉型升級工作,繪好長材發展“版圖”。
長材事業部堅決地積極地響應公司去產能安排部署,在摸清“去產能”應退數量、核清人員分流安置數量、理清脫困發展思路的基礎上,穩妥處置、綜合施策、率先突破,從保障職工的切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和促進全公司產業健康發展的高度出發,遵循“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有序退出、穩妥安置”原則,明確了用三年的時間,逐步關停長材北區煉鋼全部產能及其部分配套產線。
理順人心妥善安置
想到煉鋼及各條產線的關停時間表,北區職工們的內心是復雜的:一方面理解鋼鐵去產能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另一方面“故土難離”,他們對多年陪伴的生產線懷有深厚的感情。
讓職工理解改革、參與改革、推動改革,核心是人的觀念要轉變。要將此項工作落實到位,解決思想問題是關鍵。
長材事業部領導班子兵分多路,先后多次和將要關停產線的領導班子成員談話。“鋼鐵去產能是大勢所趨,必須堅決貫徹國家政策。”“要放眼長遠,這是有利于馬鋼發展的工作,退出長材北區煉鋼產能是集團公司確定的工作,不可逆轉,不要猶豫,必須和集團公司保持高度一致。”“淘汰落后,才能更好地轉型升級,要堅定信心,把工作做細做實。”“長材領導班子會給你們提供更多的支持。”把將要關停產線的領導班子思想工作做通了、做透徹了,接下來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從2016年年初開始,長材事業部印發各類通知,召開多次協調會議,引導去產能單位大力宣講政策,全力做好職工思想工作。長材北區煉鋼二分廠黨支部書記方秀富,說起過往歷程,印象最深的是,那段日子,分廠班子成員每天都會主動聯系一些思想存有顧慮的職工,和他們“面對面、心交心”,個個都成了名副其實的“婆婆嘴”,耐心講解,講清中央、省里、集團公司化解鋼鐵產能和分流安置人員相關政策,講清優化生產布局、壓縮成本支出、加大減虧脫困力度的必要性;講清經濟越困難越要抓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引導,與職工以心換心。
與此同時,長材事業部持續開展職工思想狀況大調研,在摸清職工的思想動態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各類“去產能”主題形勢任務教育,分成多個工作組去做員工的思想工作,不厭其煩向廣大職工把大事、小事講清、講透,使聽者入耳、入心,與職工面對面交流,幫助職工答疑解惑,把國家的政策、把公司的方案、把實施工作的窗口期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大家,讓員工進一步理解、把握政策,增強全體員工主體意識、擔當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公司的方案落地實施創造有利條件。這樣看得見、摸得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認可和接受。
思想問題解決了,觀念轉變了,去產能工作也就實現了“輕裝上陣”。在公司長材北區去產能及職工安置工作領導小組和相關專業工作組的指導下,長材事業部迅速制定了具體的去產能實施辦法和嚴格的工作操作程序,確定時間表、路線圖,加強分工合作,嚴格管理落實,確保了去產能和職工安置按階段和時間節點穩步、高效推進。
人員轉崗分流安置是去產能的頭等大事,要解決職工們的顧慮和彷徨,就必須要解決“人往哪里去”這個最大的難點。
針對長材北區人員年齡結構老化、轉崗培訓難度大、轉崗人員崗位匹配困難等實際問題,三年來,長材兩級黨政班子先后召開黨委會、黨政聯席會、政工例會、專題研討會百余次,研究相關工作事宜,精心策劃頂層設計,主動借鑒消化公司兄弟單位的經驗與做法,長材兩級黨政班子包干到戶,對每位轉崗安置職工個人信息進行全面了解,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身體狀況、技能等級及家庭情況,為后續安置工作掌握第一手細致的資料。同時要求基層單位黨政領導對待轉崗職工開展一對一談心活動,多說貼心話,多做暖心事。尤其是對工傷、大病、家庭困難的特殊群體職工,主動上門溝通,解決職工顧慮,承諾一個不拉下,人人有崗上。
通過密集的調研、談心等一人一事的工作,長材事業部把待安置的職工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匯總,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做法,采取成建制劃分、同工種補缺員、根據個人意向妥善安置、雙向選擇、個別的特殊群體特別解決等方案加以解決。另外,對于長材北區轉崗的作業長、技術業務崗等骨干力量,該部也進行了妥善安排,對于將要退休的人員,讓其發揮余熱、留守北區看管。年輕的人員,轉崗至長材南區,采取同崗位競聘、新建產線直接安置等渠道,發揮出人力資源的最大功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做法很快顯現了效果,因為方法正確、措施到位,之前的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人員轉崗分流安置快速推進,最終去產能涉及的長材北區職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轉型升級創新超越
在推進人員轉崗分流安置過程中,長材事業部充分認識到,去產能只是手段,抓住契機轉型發展才是目的。化解過剩產能的目的就是要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生產工藝實現升級,流程管理更加科學、資源利用高效環保。因此,必須把去產能的“破”與打造新長材的“立”有機結合,無縫對接。要緊緊抓住去產能這一機遇,推進機構整合,加快結構調整、產品升級,在創新突破中實現轉型發展,進而扭虧脫困邁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為此,長材事業部緊緊抓住“變革、創新”這兩個關鍵點,下好長材南、北區融合“一盤棋”,推進該部轉型升級發展,精心描繪長材發展“版圖”。
在充分考慮歷史現實因素,仔細考量南區北區基礎條件,認真分析優勢與不足后,長材事業部啟動了南北區融合工作,面對長材南北區裝備差異、產品差異、人員差異,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長材事業部大膽變革突破,通過文化融合、技術交流、優勢互補,逐步形成了管理原則的一致性。通過開展技能大賽,關鍵崗位、關鍵工種間技能互訪互學、深度交流等活動,推動了產線之間操作技術的共同提升,達到了提質增效目的。通過剝離、精簡、整合相應的組織機構,逐步梳理優化業務流程,進一步強化長材主業市場競爭力。通過整合業務制造單元,使得整體競爭能力大幅提升。通過推行了大工種區域化作業,進一步優化了崗位結構,減少了在崗人員,鋼軋工序人均年產鋼量實現大幅提升,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通過整合優化,系統推進后,長材南區不少產線甚至出現缺員現象,但長材事業部頂住高強度工作壓力,目的是把南區的缺員崗位留給北區關停后的轉崗職工,從而進一步深化了南北區的融合工作。長材事業部在融合中實現了精簡,同時也在融合中實現了高效。
在變革突破的同時,長材事業部以創新為驅動,深入推進轉型發展。該部通過新品開發、技術攻關、科技創新等系列舉措,搶占高端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海洋石油平臺用熱軋H型鋼產品榮獲中國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中最高獎項“特優質量獎”;低合金高強度結構用熱軋H型鋼、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直條)2個產品分別被評為金杯獎。“高寒地區H型鋼關鍵制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鐵道車輛用耐腐蝕H型鋼分別被評為特優質量獎和金杯獎。通過導入EVI模式,充分了解、識別客戶新產品技術要求,搶占市場先機。通過開展認證、品牌創優創獎工作,相繼通過相關產品的現場審核認證。通過積極探索,勇于創新,逐漸形成了“高效組產、直銷對接、實時聯動”三位一體的新型產銷模式,讓現場更貼近市場,讓生產更貼近客戶。隨著三位一體的新型產銷模式建立并不斷完善,長材事業部的產品有效滿足用戶差異化和定制化需求,市場競爭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在公司的決策部署下,長材事業部還加快了產線升級改造步伐,作為環保先進產能的長材事業部型材升級改造工程、重型H型鋼生產線項目相繼落地,長材事業部緊緊抓住這些難得的寶貴機遇,全力確保這兩個工程建設高效向前推進,型材升級改造項目——中型材生產線已于日前進入試生產階段,長材事業部在充分利用先進產線妥善安置轉崗職工的同時,大力加強轉崗職工培訓工作,快速提升轉崗職工業務技能水平,確保他們轉好崗、上好崗。目前長材事業部去產能轉崗職工全員培訓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到明年5月份將全部結束,屆時,適應工作要求、熟悉崗位技能的1000余名北區轉崗職工們將在各自新的崗位上大展才能、建功立業。
在變革和創新的旗幟引領下,三年來,在去產能“瘦身”的同時,長材事業部通過轉型發展實現了“強身健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業績,譜寫了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
在長材事業部全力推進去產能工作的同時,重機公司也嚴格按照《馬鋼集團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實施方案》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去產能工作,并堅持化解產能與轉型升級相結合。經過不懈努力,1座15噸電爐、1座20噸電爐,和兩條鑄鐵產線順利關停,所涉及的全部282名職工也都成功實現轉崗。在此基礎上,他們立足轉型升級工作,通過盤活土地、廠房等資源持續發揮了國有資源效能,有效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
三年來,不管是長材事業部還是重機公司,都經歷了去產能的“陣痛期”,但正因為他們始終緊跟國家政策、始終心中裝著職工,始終看長遠謀轉型,通過積極謀劃、穩步推進,妥善安置轉崗職工,取得了退出269萬噸煉鋼產能的耀眼成績,也使他們順利地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