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歷史,2005年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推進央企輔業改制總體部署,鞍鋼汽運公司作為試點企業之一,改制成為非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十幾年間,汽運公司在做好鞍鋼內部保產業務同時,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商業運營模式,優化自身產業結構,積極推進企業由傳統運輸向現代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蛻變。截至去年年底,所有者權益增加近9倍,成為鞍鋼輔業改制企業中最亮的一筆。
構建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對外產業化發展。汽運公司充分發揮改制企業市場運作靈活性,以資本為紐帶,先后吸納營口港務集團、鞍鋼國貿和中海集裝箱等幾家在物流領域具有一定資源和規模實力的企業投資入股,利用戰略合作方在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鋼廠與港口、陸運與海運間物流資源的有效融合,搭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先后兩次進行股權結構優化,使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更為科學、嚴謹、規范,形成有效制約。如今,汽運公司初步形成投資者、決策者、執行者三個層級的治理體系,為企業后期市場化運營做好了基礎鋪墊。
創新商業運營模式,構筑多元化創效格局。以外部市場為導向,不斷挖掘自身經營潛力,汽運公司依靠在行業所建立的商業關系,與上游供應商中國重汽合作開展整車與配件銷售業務,并很快成為區域一級代理商,得到區域客戶的信賴。隨后又與中國一汽、山東重工、雙星輪胎、風帆電瓶等上游供應商合作開發多項經營代理業務,全面拓寬對外營銷渠道。2015年該公司瞄準油品經銷市場,與中國石油合資成立中石油鞍鋼油氣銷售有限公司,實現了該公司物流運營優勢與中石油油品營銷優勢有效融合,在為鞍鋼降低油品采購成本的同時,提升了自身對外創效能力。至此,汽運公司不斷創新商業運營模式,多元化創效格局初步形成。汽車后服務市場的建立,更是使其成為鞍山市民不可或缺的服務企業,小型車一站式維修保養服務、鞍山市區首家車輛檢測業務“三線合一”服務、體育休閑場館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服務,實現了園區經營項目的聯動。
“企業做大做強,管理跟不上必將制約長遠發展。”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如何培育自主創新能力,以增強企業內驅動力已然成為汽運公司班子成員關注的重點。為此,他們通過優化經營管理要素,提高管理、技術、政策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企業自身軟實力。由該公司技術人員自主研發的冬季雙油箱使用0號柴油節油、鋼廠拆爐機國產備件替代進口備件,以及球團礦底漏專用運輸掛車等技術,均獲得企業專有技術。通過推出先進的甩掛運輸作業方式,不僅提升企業內部物流標準化程度,更為用戶降低物流費用發揮了積極作用。該公司鲅魚圈分公司的甩掛運輸已達到“1配3”水平,在冶金運輸行業處于領先地位。開發應用了倉儲管理系統、BDS管理系統、車輛調配系統、車貨智能匹配交易平臺等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內外部運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動態監控。抓住國家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機會,積極爭取政府財稅政策支持,先后獲得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扶持資金、物流土地使用稅減半、老舊汽車報廢更新LNG車補貼等優惠政策支持。利用天津某區給予的優惠財稅政策,組建了天津分公司,全面享受稅收返還和財稅補貼優惠。通過與鞍山經濟開發區籌劃組建德鄰陸港,享受當地政府給予的財稅優惠,并通過創新政策支持渠道,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轉型初期的運營壓力。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汽運公司把著眼點放在行業發展上,謀劃如何由傳統運輸向現代物流轉型。他們一方面在鋼鐵行業低迷困難時期,努力挖掘內部物流第三利潤源潛力;另一方面力爭通過打造現代物流產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與資源支配力,最終實現產業升級、內外聯動創效。2014年汽運公司抓住鐵路運價上調、公路優勢顯現的有利時機,積極參與銷售物流配送業務,在為銷售系統降低物流費用的同時,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陸海、公鐵等多式聯運方式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配送區域也覆蓋華北、山東、東北等地,受到用戶的充分肯定。2015年隨著汽運公司物流園運營,集聚社會資源打造現代物流產業園區,更與社會各界聯手培育“共創、共享、共贏”的物流生態圈。幾年來,憑借特有的鋼鐵資源優勢,積極吸納社會商家入駐園區開展相關業務,順風、圓通等15家商戶,163家聯運客戶,200余條運輸專線,物流生態圈已具雛形。結合鞍山鋼鐵廠區實際,成立鞍鋼快遞,涉足了快遞業務,在服務鞍鋼內部廣大客戶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延伸快遞配送服務。由汽運公司籌劃組建的德鄰陸港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依托物流園區設施和管控能力,在確保風險可控前提下,為中小鋼貿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2016年運用互聯網技術開發了“車貨智能匹配交易平臺”,該平臺運營以來社會資源集聚能力不斷提升,220余家承運商,4788臺車輛,使其行業地位不斷提升,2017年在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復審中,位居遼寧省第一名;去年,德鄰陸港還與順豐科技、京東物流等企業一同被中物聯評為“2018中國智慧物流十大創新引領企業”,其線上平臺也正在向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