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自信”成就今日河鋼
今年是河鋼集團重組成立的第11個年頭。經過11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快速發展,河鋼從一家區域性傳統鋼鐵企業,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世界品牌的多元化跨國集團。在7月22日發布的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河鋼憑借509.2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列第214位,這是河鋼連續11年登上世界500強榜單,較2018年上升了25位;與首次上榜世界500強相比,營業收入增長了112%,實現了翻番。取得這樣的成績,于勇認為,主要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環境和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取得了巨大進步,擁有了全新的綠色制造理念,主體裝備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擁有了世界最先進的產線和工藝配置,具備了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性“窗口期”,客觀上要求企業把更多的精力從“增量”向“提質”轉移,將企業最優良的資源配置到產線上,從而讓裝備技術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于勇介紹,以河鋼為例,近年來,河鋼持續發力市場和產品,并購全球最大的鋼鐵材料營銷服務商瑞士德高公司,成為世界上營銷網絡最發達的鋼鐵企業之一;收購海爾特鋼,打通了進軍高端家電用鋼市場的戰略通道;從恒大國能新能源汽車天津工廠打樁建廠開始,就派出技術團隊提供EVI(供應商先期介入)服務,將鋼鐵產業服務鏈條延伸嵌入到汽車產業鏈條。一系列理念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及營銷體制轉變,激活了河鋼一流裝備蘊藏的巨大潛力;高端產品比例由2014年的29%增長為今年上半年的72%,成為國內最大家電用鋼、第二大汽車用鋼供應商和核電、海洋工程、建筑橋梁用鋼領軍企業。“客戶高度決定產品高度,產品高度決定企業高度。未來,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體現在追趕客戶的速度上。”于勇說。
5G技術將推動鋼鐵行業競爭模式轉變
當今時代,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催生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我國大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推動經濟增長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為工業制造領域創新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作為直接服務高端制造的鋼鐵產業,通過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必將引發制造業的深刻變革。”于勇認為。
鋼鐵智能制造將從提升鋼鐵制造過程中新鋼種高效研發能力、產品質量穩定生產能力、柔性化生產組織能力、能效成本綜合控制能力等方面實現產品規模化生產與定制式制造相融合,極大提升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
于勇認為,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鋼鐵已經不再是簡單工業產品的概念,而是匯聚了現代社會中科技、人才、創新、金融、商業模式等最活躍的因素。“培育差異化優勢,讓產品成為技術和創新的載體。”他強調,工業互聯網特別是5G技術真正進入工業領域,將推動鋼鐵行業由單一企業競爭轉變為平臺經濟體的競爭,推動整合鋼鐵產業鏈上的生產商、貿易商、用戶、金融機構、物流配送機構、技術服務機構等多種資源,實現共同經營、共享成果、共擔風險,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能更高效地服務于客戶。因此,鋼鐵企業應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的歷史機遇,以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和創新技術為核心,推進制造智能化、企業決策智能化、大數據集成應用和產業協同應用,以數字化技術驅動鋼鐵行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市場競爭新優勢,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河鋼擁有70多條產線,具備數字化技術、智能制造等廣闊的應用場景。未來的智慧河鋼,將不僅僅是大家看到的傳統意義上的高爐和轉爐,而是將5G等新一代ICT技術(信息通信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與制造工藝流程技術緊密結合,成為連接、開放、智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鋼鐵制造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高科技企業。”談及未來,于勇滿懷憧憬。
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要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明確要求。
“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鋼鐵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于勇表示,“近年來,河鋼強化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累計投入195億元,實施了460多個重點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項目,推廣應用了一大批節能減排新工藝、新技術,主要能源環保指標居國內一流甚至領先水平,被譽為‘世界最清潔的鋼廠’,憑借‘城市中水替代地表水、深井水作為鋼鐵生產唯一水源’項目,河鋼獲得世界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卓越獎,成為我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企業。‘十三五’以來,河鋼在國內率先提出并實施‘六位一體’總布局的綠色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綠色制造、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研發應用綠色產品、穩步推進綠色采購、系統優化綠色物流、培育打造綠色礦山,持續領跑行業綠色發展,樹立起了中國鋼鐵企業的綠色品牌形象。
他指出,當前,鋼鐵工業簡單的綠色化和節能減排階段已經過去,進入了復雜、難度大、投入多的綠色化和節能減排階段。《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不僅對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標提出了明確要求,而且提高了全過程、全系統、全產業鏈的污染治理要求。這些要求代表了當今時代全球鋼鐵業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排放指標和要求。“尤其是在煙氣排放控制、多污染物協同治理、脫硫脫硝等領域,不能僅僅依靠對傳統工藝進行整改提升,更需要從源頭治理上實現減排,力爭在工藝技術上實現重大創新和突破。”于勇強調,“相比傳統工藝的改進,源頭治理和技術創新更具有生命力,具有競爭力,也更代表行業發展的方向。”
他進一步強調,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要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建議社會的監督激勵機制一定要導向那些環保水平先進的企業。監管不能讓環保績效優的企業“憂慮”,而要讓環保績效優的企業更加優異,一定要樹立環保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