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情況顯示,在日韓互相將對方“踢出”白名單后,相互釋放一些善意的渠道變得更為受限。
據韓國媒體(KBS)報道,日韓外交部門高級官員原本計劃在16日或17日在第三國進行非公開接觸,然而當該消息曝光后,雙方取消了會談計劃。
隨著矛盾激化,日韓此次貿易之爭是否會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供應鏈構成巨大波動?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勞埃德·陳(LloydCha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日本的高精尖材料以及產品難以替代,因此很難看到亞洲其他國家在短期內從日韓貿易沖突中受益。另外在兩國相互把對方從“白名單”中移出后,摩擦變持久戰的風險增加,要拿出外交上的解決方案也更加困難。
陳指出,沖突將嚴重損害市場情緒與增長以及金融市場:“這對韓國經濟增長施加了下行風險,其制造業將進一步走弱。不斷加溫的貿易緊張局勢將進一步降低近期韓國出口的前景,尤其是韓國還受到更廣闊的摩擦以及全球科技衰退的影響。”
日韓持久戰,韓國更受傷
8月12日,在日本于2日將韓國從享有出口優惠待遇的“白名單”中移除后,韓國宣布對日本采取針鋒相對的行動,降低日本在韓國的貿易地位。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長宋永武表示,日本將從韓國包含29個最受信賴的貿易伙伴的“白名單”中刪除,這一舉措將于9月中某一天生效。
對此,日本外交部副部長佐藤真久(MasahisaSato)回應道,他相信首爾方面此舉的效果可能會受到限制,因為日本并沒有從韓國進口許多敏感材料。
根據陳提供的數據計算:去年,韓國從日本進口了近550億美元的商品,這占韓國總進口額的10.28%,占日本總出口額的7.6%。
值得指出的是,在這近550億美元商品中,排在前十的進口品中,半導體裝置等半導體相關產品至少占5個(109億美元)。
而另一邊,日本從韓國則進口了310億美元,這只占日本總進口額的4.2%,占韓國總出口額的5%。陳評價道:“這意味著當日本對所有韓國的進口產品施加貿易限制,韓國無法進行對等的報復。”
與此同時,“由于韓國高度依賴日本的高科技進口產品,因此在這場摩擦中韓國看起來更加脆弱。”陳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亦指出:“從經濟依存上來說,韓國相對來說依賴日本多一點。日本的半導體行業發展比較早,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韓國受到美國的扶植發展起來,再加上日本半導體行業在日美摩擦時期因美國制裁受到了一定打擊,因此日本在半導體下游行業,比如芯片和顯示屏上做得不如韓國。但在產業上游,比如關鍵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上,日本還是有一定的積累和基礎,因此它在整個半導體市場還是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據悉,韓國企業正積極在海外尋找半導體制造材料,而由于日本的貿易限制只針對日本本土公司,而不限制日本海外企業的銷售,因此三星等企業仍可獲得一定喘息時間。
據外媒報道,三星近日就從日本JSR公司與比利時微電子中心IMEC合作成立的海外公司——JSR比利時子公司處尋找到了EUV光刻膠供應,可以維持6到10個月的生產使用。
不過,陳也指出,“雖然韓國企業試圖在日本以外的地區采購,但它們要么可能遇到質量問題,要么拿不到足夠完成其訂單的供應。”
貿易沖突或將曠日持久
宋永武此前在表態中留出余地,稱新令將在9月份的某一天生效,目前需要進行為期20天的公眾意見征詢以及進一步的監管和法律審查。在此期間,首爾方面愿意接受東京任何進行磋商的請求。不過他并未說明將日本撤出“白名單”的決定是否可以動搖。
而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的所謂“改善”方式十分隆重。原本,針對可用于民用和軍事目的的敏感材料出口,韓國的貿易伙伴根據出口管制松緊程度被分為兩組,日本此前在享有優惠的第一組。但根據12日公布的新貿易政策,韓國將原來的兩組變為三組,值得注意的是,新的“第二組”中只有日本一個國家。
同時,日本“原則上”將擁有和此前第二組非優待國家相同的待遇。根據新的指導原則,當韓國公司向日本運輸敏感的戰略物資,將不得不填寫額外的文件,批準過程也可能需要多達3倍的時間,從5天變為15天。
此外,首爾方面表示,一些出口到日本的韓國公司可以通過逐一檢查獲得例外豁免。一般來說,這種例外是用在向貿易地位更低的國家出口敏感商品時,出口商可以和現在一樣享受耗時5天的快速審批程序。日本在將韓國挪出“白名單”后也提供了類似的豁免待遇,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韓國對其出口遭遇重擊的擔憂。
短期內難有轉機
如前所述,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趙世映與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秋葉剛男原計劃在16日或17日,就日本限制對韓出口和韓國大法院判決等兩國矛盾的消除方案進行討論,但是在媒體將其會面消息曝光后,迅速取消了會談計劃。不過目前雙方都預計會再擇機舉行非公開會談。
陳則指出,“兩國政府的舉措得到了公眾的強烈支持。因此,哪一方首先妥協,就會被他們的選民視為敗下陣來,這讓兩國政府更加難以退縮。”
“韓國的報復行動進一步惡化了雙邊關系,提高了貿易沖突被激化且變得曠日持久的風險。”陳指出。
近期去日本企業調研的劉向東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最近的跡象來說,安倍政府(認為)韓國市場對日本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從韓國之前要求賠償的強硬對日本企業的傷害來說,安倍政府此次出招是經過考慮的。”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美國沒有居中調停的話,至少安倍政府對韓國的制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劉向東指出。
而如果此次貿易沖突曠日持久,在產業鏈轉移方面,陳指出,日本公司也無法完全免受供應鏈沖擊,因為日本目前也需要從壟斷半導體行業半壁江山的韓國公司購買產品。
陳表示,從長遠來看,如果中國等區域競爭對手能夠趕上日本的技術水平,就可能會出現貿易轉移或者貿易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