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河鋼塞鋼管理團隊獲得‘時代楷模’稱號。這是屬于以‘鋼鐵報國’為初心使命、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充當‘鋼鐵脊梁’的中國鋼鐵行業的共同榮譽。”宋嗣海表示。
2016年6月,在斯梅代雷沃鋼廠被河鋼收購僅兩個月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鋼塞鋼視察,囑托河鋼“言必信、行必果,把塞鋼打造成為中塞務實,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國際產能合作的樣板”。當年7月,總書記在視察唐山期間,再次囑托河鋼“要切實兌現承諾,把鋼廠打造成中國—中東歐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宋嗣海在發言中表示,河鋼集團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對連續7年巨額虧損的塞鋼進行了全方位治理。
一是強化“三個支持”,切實提高企業生產力。河鋼集團突出問題導向,重點在管理、技術、人才3個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先后派出260多名專家赴河鋼塞鋼開展工作;引入“世界最清潔鋼廠”精細化管理經驗、綠色化制造經驗,企業管控水平大幅提升;輸入河鋼集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多項行業領先的專有鋼鐵技術,從整體上提高了塞鋼工藝水平、自動化水平、循環利用水平、能源效率和綠色制造水平;舉辦了11期來華培訓和7期境外培訓,直接受益員工近3000人。經過持續改造提升,河鋼塞鋼的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能得到有效釋放。2018年,河鋼塞鋼全部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并一躍成為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
二是突出“三個保障”,切實提高企業競爭力。立足集團整體優勢,河鋼從資金、原料、市場3個方面不遺余力為河鋼塞鋼提供最強勁的后臺保障。河鋼發揮資金統一調配優勢,累計投入1.58億歐元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并協調國內外金融機構組建銀團提供低成本融資2.9億歐元;發揮集團全球原料采購優勢,保障塞鋼多元化、低成本、穩定的原料供應;發揮集團全球市場網絡優勢,利用遍布110多個國家的4.4萬個客戶資源,讓河鋼塞鋼由一個歐洲巴爾干半島的區域性企業,轉變為市場遍及西歐、東南歐等地區,以及美國、土耳其等國家的全球性企業,市場選擇權和主動權迅速提升,企業效益明顯提高。
三是堅持“三個本地化”,切實提高企業凝聚力。河鋼集團創新提出“效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互利共贏發展理念。在效益本地化上,企業收益主要用于技術改造、規模擴充和增加員工收入,促進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在用人本地化上,駐河鋼塞鋼的國內管理團隊常年只保持9個人,其余5000多人全部為留用的原鋼廠員工;在文化本地化上,完全按照當地法律、法規及文化習俗實施管理和經營,妥善保留原有體制和管理模式,與當地員工和社會真正融為一體。3年來,河鋼塞鋼員工時薪上漲近10%,還為上下游企業的2萬多人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當地失業率由18%降至6%。
在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支持幫助下,河鋼集團僅用半年時間就扭轉了斯梅代雷沃鋼廠連續7年巨額虧損的局面,并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兌現了中國政府、河鋼集團對塞爾維亞政府和人民的承諾。3年時間,河鋼塞鋼成功實現了從“走出去”,到“走得穩”,再到“走得好”,成為中國海外發展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