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寶誠股份(600892.SH)對外發布2013年財報,該公司當期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凈利潤為282.52萬元,相較2012年數額同比下滑八成之多。
該公司雖不是鋼鐵的生產性企業,但其貿易業務主要為金屬礦石、鋼材等,因此,業績波動與鋼鐵行業的形勢密切相關。
寶誠股份稱,該公司當前仍存在資產規模較小、自有資金不足、盈利能力有限等問題,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且所處行業受宏觀經濟因素影響較大,外部因素的變化對其業績造成較大波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為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寶誠股份去年分別在成都、深圳設立了四川寶龍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寶弘投資有限公司,兩家新設立的子公司今后將承接原分公司業務。
由于該公司的業務組織架構發生調整,一些分公司逐步注銷,但上述新設立的子公司承接業務還需要時間,導致營收和盈利均受到相應影響。此外,該公司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的大幅減少,也影響到了去年業績。
根據公告,受資金規模限制,該公司去年并未開拓新產品及新業務,而是集中做好鋼材貿易業務,同時取消了鋁錠、銅材等貿易品種。數據顯示,寶誠股份去年鋼材銷售收入為5.9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0.63%。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的鋼材市場并不景氣,寶誠股份面對的更多是一種“量增價減”的局面。根據華菱集團董事長曹慧泉的測算,去年3月份,國內螺紋鋼噸價在4000元以上,目前價格已經跌到3200元左右,前后降了800多元。
實際上,與寶誠股份糟糕的業績類似,國內一些鋼廠的表現同樣不理想。目前,包括S鞍鋼(000898.SZ)等企業,均實現大幅減虧甚至直接扭虧,但深究背后原因,除了降本增效外,主要手段還是來自政府補貼或出售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