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回購?
逆回購是央行貨幣政策調節的一種手段,央行通過主動向市場借出資金,從銀行手里獲得債券等有價證券質押,并約定在未來收回市場資金,從而達到現階段投放貨幣,釋放流動性、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選擇此時降低逆回購利率,寓意幾何?
首先,這并不是單純的貨幣政策放松,因為央行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逆周期調節”,說白了就是未來利率的調節會更加的頻繁。其次,降低融資成本這條主線依然沒變,“降息”的根本目的與此前LPR和MLF的“降息”一樣,都是為了降低市場綜合融資成本,都是利率市場化的一種策略。
此次央行“降息”,傳遞了什么信號?
1、臨近年底,重啟逆回購在意料之中。據有關金融機構研報不完全統計,每年的11月中下旬為年前流動性比較緊張的階段,12月中上旬是年前流動性最寬松的階段,而隨著12月下旬跨年資金需求的上升,資金面也會開始逐漸收緊。因此,出于未雨綢繆考量,央行選擇在11月中下旬應對當前流動性緊張局面,可謂在意料之中。
2、年底的貨幣政策的重點不是利率。在去年的經濟會議上,高層便指出“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是2019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所以無論是降低MLF利率還是逆回購利率,都是為了加快寬松信貸和貨幣通向實體經濟的速度,盡一切努力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此外,穩需求穩就業也很重要。貨幣政策中利率的調整,很大程度上也是會考慮到穩需求穩就業,并適度微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因此不排除年末繼續調整的可能。
3、去年的外部風險和經濟下滑因素基本在2019年得到了釋放,但這些問題依然會延續到年底甚至明年,目前失業風險和信用違約風險仍然存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年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繼續變寬松,在年前央行選擇定向調降逆回購利率已經傳遞了這個信號。
4、國內的降息周期才剛剛開始。雖然這次逆回購操作量并不大,但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對短端資金利率的管理。說白了就是要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而降低融資成本的前提便是降低逆回購利率。
此外,從10月份CPI上漲3.8%也可以看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在豬肉價格高漲的情況下,逆回購利率的下調傳達的最重要信號是,央行希望排除外部因素的影響,讓明顯偏高的市場成本理性回歸,國內的降息周期才剛剛開始。而一旦國內的降息周期完全拉開大幕,相信股債也有不俗的表現。
整體來看,在全球經濟的走弱以及主要經濟體央行集體降息的背景下,國內降息的窗口已經打開,同時我們也需要通過下調市場利率的方式來收窄利率浮動空間,以更好的調控利率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