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鋼鐵集團深挖信息技術潛力,助推企業科學發展。
一是以信息技術促進工藝技術不斷創新。濟鋼分部通過智能化遠程計量系統實現了遠程集中操作、優化調度,計量人員減少70%,計量處理時間<60秒;萊鋼分部1-7月份,完成物資計量5031萬噸,計量差錯率低于萬分之一。濟鋼、萊鋼利用能源管理系統(EMS)促進節能減排,支撐了能源的高效轉化;利用生產過程優化模型降低物料及能源消耗提高產品質量。濟鋼分部還開發有限產能優化排產系統,實現了產能與交期平衡,主要產品交期精度均在90%以上。萊鋼分部今年以來先后完成軟件完善134項,進一步提高維檢智能化水平,熱線自控設備故障率僅為0.032‰,同比降低18%。
二是以信息技術促進管理精細化。搭建財務核算精細化平臺,實現了業財一體化,加快了庫存資金的周轉率,節約了庫存管理成本;開發備件材料實物跟蹤管理系統,對備件全生命周期統一管理,準確掌握庫存實物動態。該系統投用當年,濟鋼即調劑備件3840項,減少備件計劃提報190項,盤活庫存、工程余料等物資7685項,合計創經濟效益7776萬元。
三是以信息技術促進“產、購、銷”的預知管理。信息化中心配合有關部門,開發相關信息化系統,搭建“產、購、銷”的預知管理平臺。一是建設原料采購與產品銷售分析系統,二是開發訂單效益測算分析系統,三是建立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四是開發現貨交易平臺。
四是以信息技術促進資源協同效益的發揮。充分利用已投運的數據中心云平臺等資源,搭建日照公司等權屬企業的協同辦公自動化、內外部門戶網站、工程建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等,節省投資600余萬元。建設淄博網絡匯聚中心,提高了集團公司淄博片區單位信息傳輸效率和質量。
五是信息技術產業化初見成效。濟鋼、萊鋼分部積極開拓外部市場,努力創效反哺主業。2013年,在“內保山鋼”的同時,全年將實現外部市場收入過2億元、利潤超2000萬元的目標,成為集團公司發展多元經濟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