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到岸價格描述的是每周我國一般貿易項下進口原油到岸的平均價格,系統反映我國進口原油的價格水平,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中國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第二層次為中國分質原油進口到岸價格,根據API度劃分出輕質、中質、重質三種品質。
當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9日-15日,中國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為463元/桶,較前一周上漲2元/桶,漲幅0.27%。分品類來看,中國輕質原油進口到岸價格為462元/桶,較前一周下跌1.47%;中國中質原油進口到岸價格為470元/桶,較前一周上漲2.10%;中國重質原油進口到岸價格為420元/桶,較前一周下跌2.79%。
中國原油進口到岸價格由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根據海關總署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的權威數據進行匯總、計算,每周定期發布相關價格。
海關總署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副主任、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副司長黃國華表示,近年來,中國原油進口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國內成品油價格也與國際原油價格聯動緊密。中國原油進口到岸價格客觀、公正地反映了我國原油化工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變化,不僅能為我國原油進出口貿易提供價格參考、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也為我國原油價格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對建立起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原油價格體系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發布中國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可以增加原油市場的透明度,對交易雙方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促進行業公平公正交易。”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付少華稱,每周進口到岸價格指數不僅對生產、經營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具備成為國內成品油定價掛鉤基準的條件。目前,我國汽柴油定價主要參照布倫特、WTI、迪拜三地原油價格,無法真實反映中國原油成本變化及市場供需狀態。未來,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將繼續加強與海關總署的合作,共同建立起國內石油天然氣行業價格數據庫。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對此分析稱,中國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的發布更加準確地刻畫出中國進口原油到岸價格的信息,是完善我國油氣價格體系重要的一步,對我國原油進口貿易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在引導油氣市場化定價領域,進一步發揮了風向標的作用。
10月16日,由海關總署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與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共同研發的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首次發布天然氣進口價格指數,為我國LNG進口貿易提供定價參考。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總經理助理陳剛認為,國際天然氣市場定價大多與油價掛鉤。其中,日本原油清關價格(JCC)已成為亞洲地區進口LNG定價基準。目前,我國LNG長期合同主要與JCC掛鉤,現貨合同則多與普氏的日本韓國LNG到岸價(JKM)掛鉤。中國作為全球第二的LNG進口國,目前沒有與自身市場地位相符的進口LNG價格話語權。建立中國自己的LNG基準價格,擴大中國的話語權,已迫在眉睫。此番發布中國原油進口到岸價格和指數,為中國天然氣定價提供了一個參考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