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即便政策環境寬松和未來復產全面恢復,今年要想實現之前市場期盼的6.0%左右的經濟增速幾乎是不太可能,所以不可能依靠企業的業績去提升市場的想象力。但政策的放松,流動性的充裕,可以提升市場的估值。再加之國家政策的呵護,未來的股市和債市應該都會有不錯的表現,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特別是那些受益于疫情的線上行業和沒有受損的行業。中國股市發展這么多年來,市場不錯,大多數都是基于流動性和政府政策的推動。
一、A股市場在開盤后第二天就企穩上漲,目前創業板更是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很多認為是A股的投資者成熟了,但我認為是“國家隊”應對突擊事件成熟了。經歷了2015年“股災”、2016年的“熔斷”以及2018年的“紓困”,“國家隊”應對市場突發事件的經驗,從這次市場表現來看,顯然是成熟了。這一次沒有再像以往一樣把“子彈”打到大盤股去加劇市場的恐慌。而是把“子彈”打到能激發市場人氣的主題板塊,市場投資者的做多情緒很快就得到激發。這樣消耗的“子彈”也相對較少,效果也相對顯著。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疫情”對中國也未見是壞事,通過這件事情的處理,我們總結經驗,建立好國家生物安全防控和治理體系,未來應對社會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社會突發事件將變得從容。
二、從疫情來看,截至2月14號,全國除湖北以外的省份已經出現連續11天的下降,上海在2月13號更是出現零新增,結合目前各省市防控并沒松懈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湖北省外的疫情拐點應該是已經出現了。假若有人還懷疑官方報道的話,我們通過微信朋友圈曝光的身邊感染情況也可得出這一結論。湖北近期由于投入的新增醫院和病床急劇增長,所以新增確診病人出現爆發,這也說明之前由于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很多病人其實被耽誤治療。隨著武漢等湖北城市近期小區封閉式管理,以及醫療資源快速擴充,病人加大收治,疫情應該會得到抑制。
與此同時,湖北和武漢的主要領導也在2月13號換了,地方在管理效率方面應該會提升。我們先不去評論誰能力強誰能力弱,關鍵時候“換人”會啟動一個解決問題的機制:首先,新上來的領導傾向最大限度的暴露問題,敢于推翻以前的錯誤做法,利益關系相對簡單,敢于調換不作為的干部;其次,各基層領導的積極性也將充分調動起來,出了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追責的,那么基層各地方長官的積極性在換人前是很難得到激勵,因為跟著老領導干活,干得再好,升遷也都無望,新領導一來,正是需要用人和調換干部的時候,積極性釋放出來,很可能就能得到升遷。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近期內,湖北的疫情應該也會出現拐點。
既然拐點出現,目前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這個“尾部”有多厚、有多長!有觀點說天氣熱了,病毒存活期縮短,疫情就會消失。我看沒那么簡單,首先,現在處于熱帶的新加坡和印度,對該疫情也都很緊張,傳染速度也很快,說明氣溫作用有限;其次,去年的“非洲豬瘟病毒”在7-8月天氣熱的時候,在中南地區和兩廣集中爆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科技工作者和醫務人員對該病毒的認識越來越深,加之大家的衛生習慣短期內會發生改變,“尾部”應該會不厚。海外因為不像中國這樣集中資源去應對處理,“尾部”應該拉得更長一些。
三、各地復工的情況,應該是還不樂觀。北京2月14號發文,要求返京人員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從網上的信息來看,目前江西已經是在要求全面復產,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發了一個類似“申根”的文件,以保證物資運輸的暢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都要求復產和補產。但在疫情面前,各地方政府還是不敢懈怠,防范疫情仍然是第一位的。而且有武漢的教訓,各地方政府都還心有余悸,根據我們的基層調研信息來看,一些地區的基層政府都采用了黨員24小時輪流值班的制度,限制人口的進出流動。所以復工的情況預計會比市場預計的要緩慢,這從鐵路的客運量也可以看出。
四、由于疫情的影響,各地方都嚴陣以待,很多年長(60多歲的人群)的人都說,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對疫情的防控,必然會影響到人和物的流動,影響到商業活動。目前線下商業、線下娛樂、旅游業、餐飲業等幾乎是凍結,不僅它們會受到較大的沖擊,一些與這些行業有業務往來的企業也會受到很大的沖擊。由于復工進程比預期的要慢,即便有些企業復工了,但原材料的進出、物流的配套都已經受到影響,這些復工企業的生產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應該會比市場之前預期的要低,假若未來半個月復工情況還沒有全面恢復,一季度不排除出現零增長甚至以下。這種突擊事件,沖擊最大的是一些之前現金流準備不充足的企業,因為收入的斷流,成本的支出延續,現金流的匱乏很可能會造成企業的破產,所以做投資還是需要保持警惕。
五、未來政策再次寬松,這是確定的。目前市場的分歧是寬松的力度和政策發力的方向。從力度來看,盡管未來會降息、降準,甚至不排除會發特別國債,但力度不太可能再像2008年一樣。首先是目前國家的財力與當年不可比,當年是處于一輪經濟繁榮周期里面,儲存的政策工具豐富。現在是經歷了無數次政策逆周期操作,后遺癥已經不斷顯現,這就導致決策當局用任何政策工具都會有所保留。其次,從政策發力的方向來看,也不太可能像2008年一樣采用刺激政府投資和房地產的方式。經歷了這么多年地產發展、地方舉債搞基建的模式之后,風險在不斷地積累,邊際效用也已經衰減很快。現實的約束和經驗的結果,使得政策的方向不得不更傾向于中長期的發展,更會強調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的發展,例如:減輕中小微企業的負擔,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改善中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加大企業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和一些阻礙經濟發展的制度安排改革。對這一次因為疫情原因造成流動困難的企業,可以考慮提供緊急流動貸款,免除利息成本、租金成本、以及其他一些社會負擔的成本等等。
六、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即便政策環境寬松和未來復產全面恢復,今年要想實現之前市場期盼的6.0%左右的經濟增速幾乎是不太可能,所以不可能依靠企業的業績去提升市場的想象力。但政策的放松,流動性的充裕,可以提升市場的估值。再加之國家政策的呵護,未來的股市和債市應該都會有不錯的表現,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特別是那些受益于疫情的線上行業和沒有受損的行業。中國股市發展這么多年來,市場不錯,大多數都是基于流動性和政府政策的推動。
(本文作者介紹: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一、A股市場在開盤后第二天就企穩上漲,目前創業板更是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很多認為是A股的投資者成熟了,但我認為是“國家隊”應對突擊事件成熟了。經歷了2015年“股災”、2016年的“熔斷”以及2018年的“紓困”,“國家隊”應對市場突發事件的經驗,從這次市場表現來看,顯然是成熟了。這一次沒有再像以往一樣把“子彈”打到大盤股去加劇市場的恐慌。而是把“子彈”打到能激發市場人氣的主題板塊,市場投資者的做多情緒很快就得到激發。這樣消耗的“子彈”也相對較少,效果也相對顯著。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疫情”對中國也未見是壞事,通過這件事情的處理,我們總結經驗,建立好國家生物安全防控和治理體系,未來應對社會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社會突發事件將變得從容。
二、從疫情來看,截至2月14號,全國除湖北以外的省份已經出現連續11天的下降,上海在2月13號更是出現零新增,結合目前各省市防控并沒松懈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湖北省外的疫情拐點應該是已經出現了。假若有人還懷疑官方報道的話,我們通過微信朋友圈曝光的身邊感染情況也可得出這一結論。湖北近期由于投入的新增醫院和病床急劇增長,所以新增確診病人出現爆發,這也說明之前由于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很多病人其實被耽誤治療。隨著武漢等湖北城市近期小區封閉式管理,以及醫療資源快速擴充,病人加大收治,疫情應該會得到抑制。
與此同時,湖北和武漢的主要領導也在2月13號換了,地方在管理效率方面應該會提升。我們先不去評論誰能力強誰能力弱,關鍵時候“換人”會啟動一個解決問題的機制:首先,新上來的領導傾向最大限度的暴露問題,敢于推翻以前的錯誤做法,利益關系相對簡單,敢于調換不作為的干部;其次,各基層領導的積極性也將充分調動起來,出了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追責的,那么基層各地方長官的積極性在換人前是很難得到激勵,因為跟著老領導干活,干得再好,升遷也都無望,新領導一來,正是需要用人和調換干部的時候,積極性釋放出來,很可能就能得到升遷。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近期內,湖北的疫情應該也會出現拐點。
既然拐點出現,目前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這個“尾部”有多厚、有多長!有觀點說天氣熱了,病毒存活期縮短,疫情就會消失。我看沒那么簡單,首先,現在處于熱帶的新加坡和印度,對該疫情也都很緊張,傳染速度也很快,說明氣溫作用有限;其次,去年的“非洲豬瘟病毒”在7-8月天氣熱的時候,在中南地區和兩廣集中爆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科技工作者和醫務人員對該病毒的認識越來越深,加之大家的衛生習慣短期內會發生改變,“尾部”應該會不厚。海外因為不像中國這樣集中資源去應對處理,“尾部”應該拉得更長一些。
三、各地復工的情況,應該是還不樂觀。北京2月14號發文,要求返京人員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從網上的信息來看,目前江西已經是在要求全面復產,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發了一個類似“申根”的文件,以保證物資運輸的暢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都要求復產和補產。但在疫情面前,各地方政府還是不敢懈怠,防范疫情仍然是第一位的。而且有武漢的教訓,各地方政府都還心有余悸,根據我們的基層調研信息來看,一些地區的基層政府都采用了黨員24小時輪流值班的制度,限制人口的進出流動。所以復工的情況預計會比市場預計的要緩慢,這從鐵路的客運量也可以看出。
四、由于疫情的影響,各地方都嚴陣以待,很多年長(60多歲的人群)的人都說,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對疫情的防控,必然會影響到人和物的流動,影響到商業活動。目前線下商業、線下娛樂、旅游業、餐飲業等幾乎是凍結,不僅它們會受到較大的沖擊,一些與這些行業有業務往來的企業也會受到很大的沖擊。由于復工進程比預期的要慢,即便有些企業復工了,但原材料的進出、物流的配套都已經受到影響,這些復工企業的生產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應該會比市場之前預期的要低,假若未來半個月復工情況還沒有全面恢復,一季度不排除出現零增長甚至以下。這種突擊事件,沖擊最大的是一些之前現金流準備不充足的企業,因為收入的斷流,成本的支出延續,現金流的匱乏很可能會造成企業的破產,所以做投資還是需要保持警惕。
五、未來政策再次寬松,這是確定的。目前市場的分歧是寬松的力度和政策發力的方向。從力度來看,盡管未來會降息、降準,甚至不排除會發特別國債,但力度不太可能再像2008年一樣。首先是目前國家的財力與當年不可比,當年是處于一輪經濟繁榮周期里面,儲存的政策工具豐富。現在是經歷了無數次政策逆周期操作,后遺癥已經不斷顯現,這就導致決策當局用任何政策工具都會有所保留。其次,從政策發力的方向來看,也不太可能像2008年一樣采用刺激政府投資和房地產的方式。經歷了這么多年地產發展、地方舉債搞基建的模式之后,風險在不斷地積累,邊際效用也已經衰減很快。現實的約束和經驗的結果,使得政策的方向不得不更傾向于中長期的發展,更會強調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的發展,例如:減輕中小微企業的負擔,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改善中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加大企業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和一些阻礙經濟發展的制度安排改革。對這一次因為疫情原因造成流動困難的企業,可以考慮提供緊急流動貸款,免除利息成本、租金成本、以及其他一些社會負擔的成本等等。
六、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即便政策環境寬松和未來復產全面恢復,今年要想實現之前市場期盼的6.0%左右的經濟增速幾乎是不太可能,所以不可能依靠企業的業績去提升市場的想象力。但政策的放松,流動性的充裕,可以提升市場的估值。再加之國家政策的呵護,未來的股市和債市應該都會有不錯的表現,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特別是那些受益于疫情的線上行業和沒有受損的行業。中國股市發展這么多年來,市場不錯,大多數都是基于流動性和政府政策的推動。
(本文作者介紹: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