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對企業生產的嚴重影響
1.人力資源不能及時到崗,復工率很低。目前,江蘇省一些地區需要等政府部門審核完相關防控設備及措施,由相關政府部門簽發開工許可以后,企業方可復工生產。
2.企業的物流嚴重受阻,物流成本增加。造成物流嚴重困難的原因:一是各地政府采取的對運輸、貨運、疫情防控等限制措施;二是上下游企業開工率低,嚴重影響原料進貨、產品出貨。陸路運輸公路方面,找車成本高,時間周期長,而且被勸返可能性大。由于疫情導致各港口禁止外地車輛進港,內陸運費大幅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增加。
3.近兩個月的商務活動幾近全部或大部取消。許多企業,近兩個月的商務活動基本上全部取消,包括商務回訪及參加相關展會。
4.目前下游開工延遲,暫時性的消費缺失將會導致企業產品短時積壓,短暫性的消費缺失和疫情過后的報復性需求消費將會對商品價格和物流成本產生較大影響,短時間價格大幅度波動不可避免。
5.開工成本和心理壓力巨大。開工后,員工的防疫物資的采購,返工人員隔離期飲食及住宿成本也是造成企業經營成本加大的重要原因。另外開工后,老板和員工和心理壓力也很大,大家都不敢近距離接觸或擔心上班途中被感染等,每天都心情惶恐。
6.一些外貿進出口企業還有部分與海關、貿促會、銀行等部門對接的問題待處理。這些問題按正常處理時限已過期,目前受疫情影響難以處理和補救。
二.疫情對企業進出口業務的影響
1.鋼鐵出口運輸方面,面臨鐵運、海運兩難處境。目前,主要靠鐵路運輸,鐵路負荷大,交期難以保證。前期未執行結束的合同,需要面對內陸運輸成本暴漲;港口雖然目前正常作業,但效率降低,影響交期。如果疫情進一步擴大,難免外國港口會嚴控中國方向船只靠泊,造成船舶非常規性停泊時間延長,流程變得極其復雜,這還是檢疫未有異常的情況。在非常時期,如遇一點不符或異常比如船員有發燒或疑似病癥人員被隔離,所涉船舶也將大概率被取消靠泊計劃。特別是,部分國家開始出現關閉邊境、通關口岸,出口報關非常困難,還可能出現海運費暴漲現象;
2.受疫情影響,有些海外客戶停止接收我企業出口產品(有的企業收到了郵件通知),或要求暫停采購我冶金產品:如土耳其、中東、北非,俄羅斯等,這將嚴重影響后續合同成交,后期會出現空檔期。
3.有些海外客戶看到我國生產企業不能及時交貨,要求中國企業按合同賠付違約金,如印度客戶。
4.正逢海外訂貨高峰時期出現疫情,迫使海外客戶目前不太敢訂貨。一是怕交貨期不確定性大,二是怕貨物發到該國港口,因為防疫的原因當地海關限制貨物入境。
5.報關方面,因為疫情影響假期延長,首先導致了節中發運貨物交單成了問題。船期短的貨物,原計劃節后辦理,而且郵寄產地證時間充裕,現在隨著機關單位通知延期上班,很可能是船到了證書還不能辦完審批,客戶交單就成了問題,后面將導致貨物到達了,但客戶無法清關,因此將產生目的港的大量費用。
6.正在投標或者詢價中的合同由于疫情影響,面對面的技術、商務交流等被迫中斷。在印度,3月份是印度非常重要的財年,企業會在3月份制定未來一年的采購計劃,因疫情原因,中國企業會損失慘重。
7.由于疫情影響嚴重到生產、運輸,從而勢必影響交貨期,進而影響銷售回款,影響后續合同的競爭優勢。
8.2至3月份,原計劃前來拜訪的海外客戶,因為疫情的原因取消了行程,間接影響2020年的合同量,某些合同可能會延期或者減少。如果疫情繼續發展,將對后續客戶來訪造成影響,可能會導致合同及合作推遲。
9.已銷售出去的貨品,有的客戶要求售后安裝指導,或需要派員到現場看實物談判等工作,都因疫情被停滯;有些海外客戶或直接中止合作。
20.境外的商務拜訪和展會活動嚴重受阻。因疫情原因,目的地國家在簽證、航班和人員健康等方面會對中國公民進行嚴格審核和檢查,出現簽證不簽發、航班取消、出差期間生病被隔離等狀況。近期需要出國拜訪的業務需要延期,簽證和入境要求提供更多資料,機場地鐵等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感染風險比較大。重點市場的開發,如歐美市場都限制中國公民入境,會影響新市場的開發。如美國宣布,從2月2號開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任何過去14天到過中國的外國人,禁止進入美國,任何過去14天從湖北返回美國的美國公民也將被強制隔離14天—措施嚴厲。
以上是企業最關心,也是反應最強烈的幾個問題。企業希望國家政府部門能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一些積極應對措施,使企業平穩過度這個非常時期。
冶金貿促會已向主管單位及相關部門反映企業以上嚴重影響和困難,并建議:對外,盡快消除國外疑慮,特別是消除對我國產品、人員健康、與我商務人員交往等的疑慮,減少或逐步消除對我產品、人員旅行的偏見、限制;對內,盡快推進安全有序復工,正常生產,正常物流,人員逐步到崗等;針對外貿企業與海關、貿促會、銀行等部門因疫情影響造成的待處理問題,有關部門統一協調調度相關銀行、港務、船務等單位,采取合理措施。疫情下新開展的業務對接按照原有時限、措施要求無法兌現的,出臺臨時預案措施或補救措施。對銀行、港務、船務、代理等方面的既有習慣性操作要求,也要及時了解掌控、協調干預,出臺疫情防控下配套處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