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石鋼公司煉鋼廠精煉二段生產現場,陽光透過車間的門照射進來,讓人有種暖暖的感覺。
順著扶梯向精煉爐方向走去,路面干凈整潔。在離精煉爐不遠的配電箱旁,記者見到了正在與點檢人員交流的精煉二段副段長孫玉春。“配電箱有點兒問題,請點檢人員查一下,我來現場看看修舊利廢情況。”孫玉春說著轉過身,看了看旁邊的一個小鐵桶,里面是一些小鐵勺般的容器。他拿出其中的兩個拼在一起說道,“這是取樣器的頭部,用過之后,就變成了兩個小鐵殼兒了?,F在,我們把用過的取樣器廢鐵殼收集在這里,然后統一送至廢鋼當作煉鋼原料使用。”孫玉春從旁邊拿出一個完好的取樣器接著說,“取樣器用過后,這個長紙筒也有用途,可以套在測溫槍的前部,避免測溫槍槍體受熱使內部的補償導線受到損傷,影響測溫效果。”
來到VD爐旁,此時只有一個VD爐在工作。“為什么只有一個VD爐在生產?”記者問道。“我們根據生產實際,適時采取高效精煉的生產模式———單罐單機作業,這樣一來,生產節奏就更緊湊,同時杜絕了能源浪費、減少了溫度損失。”孫玉春告訴記者。
在包芯線旁邊也有個小鐵桶,里面裝滿了鐵片,記者目測鐵片長約60cm,孫玉春解釋說:“這鐵片是包芯線里的墊片,為防止線攪在一起,影響喂線時間,在這里的鈦線、鋁線等線圈里都有這種鐵片。當線用完之后,我們就把這些鐵片都統一存放在一起,再當作煉鋼原料回收利用。”
“修舊利廢不比設備大改,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只要從每個細節處做起,都可以積少成多。”記者在精煉二段走一圈,精打細算的行動隨處可見,職工們的言語更讓人感受到降本已經在這里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