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商務部日前對全國8700多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七成的企業占72.8%。調查還顯示,中國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經恢復生產,超過四成的企業開工率達到100%,另外還有超過四成的企業開工率達到80%—100%。
對此,荷蘭國際財稅文獻局(IBFD)高級研究員馬世奇分析,中國的財稅措施出臺及時,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有力地支持了企業復工復產,增強了企業在華投資信心,也給其他國家制定財稅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受疫情影響,不凡帝范梅勒糖果(深圳)有限公司2月下旬復工之初,產能不到去年同期的10%。在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下,該企業迅速享受到400多萬元稅費優惠,資金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公司產能目前已提升至90%。
“公司產能的恢復,向國內外的供應商傳遞出非常積極的信號,進一步促使公司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向好。”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作為一家日資企業,樂美加發光制品(大連)有限公司財務部長王慧也感受到稅務部門對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視。王慧坦言,疫情發生初期,她十分擔心出口退稅業務辦理速度會因此減緩,退稅款無法及時到賬——這無疑會讓公司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
但令王慧驚喜的是,稅務部門不僅沒有放緩退稅工作,反而不斷提速?,F在,從申請到到賬只需要1天時間。“截至4月初,公司出口額同比增幅達9%左右,實現了逆勢上揚。”
全球企業稅務高管協會亞太事務主管吳東明分析稱,受疫情影響,不少外資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面臨著原材料供應不足、產品滯銷和資金周轉壓力。此時,“真金白銀”的稅費減免,對緩解外企的資金壓力非常重要。
吳東明說,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國無論在積極抗疫的宏觀印象上,還是在稅收政策和納稅服務的微觀表現上,都體現了政府對外企復工復產的高度關注,這讓外資企業普遍感到安心——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政府在稅收上的支持顯得格外重要。吳東明轉述不少全球企業稅務高管協會會員的話說:“我們投資中國的信心不會動搖!”
德勤北方區稅務及商務咨詢主管合伙人朱桉進一步分析,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是基于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條做出的理性選擇。外資企業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無疑會強化這種作用。
“理性的企業領導人不會輕易做出撤離中國的決定,況且中國在改革方面一直沒有停步,未來尤其值得期待。”朱桉說。
一些外資企業的實際行動,也印證了朱桉的分析。面對疫情沖擊,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沒有止步,反而加快了在中國的投資布局步伐。
零售巨頭開市客宣布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2家門店;豐田將與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資興建電動車工廠;星巴克將在江蘇昆山投資1.29億美元,建造綠色環保的咖啡烘焙工廠……
據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盡管目前美國在華企業面臨疫情等一些發展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
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調查還顯示,40%的企業將按原計劃加大對華投資——這一比例比2月提高了17個百分點,證明外商在華投資預期趨穩,投資信心正在加快恢復。(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