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來,鹽城的鋼材市場發展是欠缺的,聽說城北這邊要建303畝的大型鋼材交易市場,我們很受鼓舞,連夜搬遷到亭湖港這里的臨時安置點,期待新的鋼材市場建成,讓鹽城的鋼貿商有個很好的家。”鹽城鋼鐵商會常務副會長王迎春說。
48小時不眠不休提供場地
走進亭湖港項目現場,不同于往日的空蕩冷清,在這座尚未投入使用的港區里,記者看到了外圍寬敞的平地上,整齊地停了近百輛車輛。港區里5萬多平方的曠地已經按照不同區域,具體劃分成130個鋼材經營攤位,供從先鋒大島搬出的永泰和明都兩個鋼材市場的經營戶臨時安置。
5月3日7時至5月6日1時,先鋒大島黃海西路上的永泰和明都兩個鋼材市場共搬遷81個經營戶,與此同時,為這些經營戶提供臨時交易場地成了更重要、更艱難的事情。“我們5月3日接到臨時安置通知,要求迅速提供場地,完善配套設施。”市交投物業公司負責人趙偉告訴記者,“之前開會的時候,確定的時間是6月30日之前完成安置,這一下子提前了兩個月。”
“時間緊,任務重。3號接到任務后,真的是48小時不眠不休、連續作戰,全員留在亭湖港項目現場,5號完成了臨時安置點的場地布置、水電接入、區域劃分、停車場和移動廁所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6號經營戶們搬遷進來。”趙偉說,臨時安置點一共有130個攤位,供經營戶們無償使用,“目前已經安置了69戶,使用了90個集裝箱。剩下的攤位,我們準備接受從東港鋼材市場搬遷出來的部分經營戶。”
記者走進集裝箱式的辦公室,看到里面桌椅、櫥柜、沙發一應俱全,每個集裝箱里還配有空調,“到夏天,集裝箱會特別悶熱,所以我們給每個集裝箱配了空調,為經營戶創造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市交投集團城北地區改造分指揮部規劃設計組組長陳兵介紹,由于亭湖港地方相對較偏,他們還對接了公交公司,準備接入一條公交線路,方便出行,“除了公交線路,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在這里設置餐廳、超市,完善配套服務,充分滿足經營戶們的日常生活所需。”
從貨車禁行區到貨車暢行區
王迎春既是鹽城鋼鐵商會的常務副會長,也是原永泰鐵鋼材市場的一位經營戶。14年前,他見證了永泰鋼材市場的建立,而今,他和很多經營戶一樣,想要快點搬離那個白天貨車禁行的地方,實在是運輸貨物十分不便。
14年前,一位叫陳永泰的老板在城西租賃一塊地,搭建臨時簡易的生產經營用房,逐漸形成了永泰鋼材交易市場,占地60多畝,搬遷前共有71戶鋼材經營戶。隨著鋼材市場的發展,緊鄰永泰鋼材市場,又擴張起一座規模較小的明都鋼材市場,占地8畝,搬遷前有10個經營戶。
“對于我們經營戶來說,搬到亭湖港這里方便了很多。”王迎春感嘆道,以前兩個市場窩在黃海路一直向西的地方,“環境臟、亂、差,最為主要的問題是交通十分不便,不僅自家的車輛沒地方停,白天還是貨車禁行區,我們只能晚上運貨,有時候是在沒辦法,還‘打打游擊’,非常無奈。要不是很多年前城西大橋那條路斷掉了,那邊還是交通要道,對我們鋼貿商來說更是一塌糊涂,車輛根本無法通行。”
“還有多少人能記得鹽城還有那么個地方,大部分人都忘記了,只有行內人知曉。”王迎春說,“現在搬出來了,真的是從貨車禁行區變成了貨車暢行區。政府要改造那里,我們經營戶舉雙手贊成,積極配合,全力支持城北大開發建設。”
記者在鋼材市場臨時安置點看到,這里不僅貨車暢行無阻,更有吊車在此上貨、下貨,經營戶們的交易環境不再那么“憋屈”,而是敞開大門迎客,大顯身手經營。
新的鋼材市場呼之欲出
讓經營戶們覺得更加有盼頭的是,一年多之后,離臨時安置點不遠處新鋼材市場將會建成。
陳兵告訴記者,臨時安置點將為這些鋼貿商們提供一年多的過渡時間,新的鋼材市場正在規劃建設當中。鋼材市場是我市2020年度“兩重一實”項目,該項目位于新長鐵路以東、三灶河以南、水城路以西、中鷹裝配產業園以北,占地303畝,總投資約為5.5億元。計劃建設五個功能區:傳統零售區、綜合服務區、鋼材大宗貿易區(含電商平臺)、大型鋼企倉儲集散區(含公共倉)、鋼材加工區。項目建成后,預計年銷售鋼材約500萬噸,利稅約9700萬元。
303畝的地塊,建一個鋼材市場。這里的經營戶們之前想都沒敢想過,得知這一消息,他們內心感到興奮、充滿期待、信心滿滿。
王迎春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像之前那種零星散布的經營模式早已過時,“不能東一塊、西一塊,而應該聚集起來聯合經營發展,這里還是公路、鐵路、港口的一個交通匯合點,憑借選址的交通優勢、物流優勢,以后鹽城的鋼材市場發展肯定是飛躍式的。”
說起這次集體搬遷,王迎春很感慨,也很感恩,他在采訪過程中反復強調這是一件一舉多得、利民惠民的好事情,“我心里一直在琢磨,我們搬離之后,先鋒大島那邊有了新的發展機遇,使得政府規劃的愿景在一件件落地落實,于我們經營戶來說,有了更好的營商環境、發展空間,于交投這樣的企業來說,也幫助了他們增收盈利。城北地區改造切切實實讓鹽城的商戶經營更加便利、企業招商更有底氣、城市發展更具潛力。”(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