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解防”
隨著全球諸多國家陸續“解封”,民眾對于疫情的“戒心”漸漸松懈,也為疫情蔓延留下隱患。
2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部分地區的河中,擠滿了前往避暑的民眾,但戴口罩者卻寥寥無幾;密歇根州立大學校園附近,一家備受大學生喜愛的餐館近日也疑似暴發聚集感染,至少有85例確診病例與其有關聯。該餐館將暫時關閉。
近期,韓國每日新增確診保持在40例左右,教會、呼叫中心、夜店、物流中心都出現了聚集性感染病例。韓國首都圈教會有關的集體感染病例仍在持續上升,截至當地時間29日0時的24小時內,韓國新增30例本地感染病例,僅首都圈就報告21例。
日本小樽市28日也報告一起娛樂場所聚集性感染事件,截至目前,已造成33人確診、1人死亡。
另外,在德國、英國等國家,接連出現的肉類工廠疫情、持續進行的抗議種族歧視活動,也增加了疫情進一步擴散的可能。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28日表示,疫情還沒有消失,她呼吁人們嚴格遵守防疫指南。
重啟VS防疫,如何平衡?
事實上,如何在“重啟經濟”與“防控疫情”上取得平衡,一直是許多國家的討論重點。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步放寬現行防疫措施,但也有國家考慮重回嚴格限制措施。
斯里蘭卡政府28日宣布,自當晚起取消每天0時至4時的宵禁政策,成為南亞地區率先完全解除國內封鎖的國家;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同日也表示,目前不考慮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然而,在累計確診病例已經接近6萬例的阿根廷,政府近日決定,7月1日至17日,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周邊地區將再次回到第一階段的隔離政策。
以色列29日新增116例確診病例,衛生部長埃德爾斯坦當天說,“必須縮減婚禮等人群聚集性活動的規模,限制雖是令人不愉快的,但這是必需的。”而在伊朗,自7月5日起的兩周內,居民在所有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曾表示,“所有國家,都面臨著保護本國民眾生命安全與盡量減少(疫情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損失之間的微妙平衡。”如何尋找到這個平衡點,是如今疫情防控措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