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3月25日宣布,上海市銀行業動產質押信息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創的動產質押信息平臺,旨在通過對動產質押業務的全流程風險管控,降低銀行信貸風險。
“痛定思痛”,上海市銀監局副巡視員譚偉憲在發布會上這樣描述平臺上線的背景。兩年前上海銀行業鋼貿問題貸款風險集中爆發,助推部分鋼貿企業高杠桿融資的虛擬倉單和重復質押正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在上海銀監局、市金融辦、市商務委、市高院等多方監管機構指導下推動了平臺的創設,并通過市場化招標,確定由寶鋼股份子公司東方鋼鐵與上海鋼聯的合資公司為開發運營方。平臺以電子倉單為載體、權屬登記為核心,將SAAS、云計算、實時監控等信息科技技術融入倉庫監管、貨物監控、倉單管理、信息發布等動產質押融資管理各項流程之中,通過技術和人力的雙重管理機制,實現對動產質押的全流程管控。
“相當于給平臺上的鋼材加了一個身份證,可以通過靜態倉儲監管和動態聯運監管確保交易貨物的真實性,”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徐眾華表示。
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會長沈立強稱,原有的鋼貿業務模式不可持續。鋼貿等行業的融資問題突出,管理漏洞和亂象產生,與動產質押參與各方信息不對稱、誠信缺失、第三方監管薄弱等因素有關;這也反映出商業銀行對質押融資缺乏規范化系統化的全流程管理體系。公會推出該平臺,將有助于降低動產質押業務運作風險,規范和完善融資秩序,重塑金融行業信心。
“鋼貿行業近年一直處在艱難的狀態,重復質押問題已經影響到鋼貿產業的正常融資與經營,”寶鋼股份副總經理陳纓表示,“希望動產質押信息平臺未來像不動產權屬登記中心一樣普及到全行業,形成公信力。”
譚偉憲在發布會上透露,據上海銀監局統計的最新數據,到2013年末,上海銀行業鋼貿不良授信余額比2012年和2011年末分別下降了46%、62%;上海銀行業的鋼貿風險化解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未來,該平臺可能從鋼貿行業推廣到更廣泛的大宗商品貿易領域。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馬弘表示,在自貿區推進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工作中,上海市金融辦、自貿區管委會將積極推動動產質押平臺啟用,希望平臺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