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負責人劉世虎透露了上述信息。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21日的發布會介紹了該指導意見的有關情況。
2019年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被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給予資金補助。
自2013年至2019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完全投資超過10萬億元,年均完成投資約1.4萬億元,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中央補助資金1.4萬億元,年均約2千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在改善億人以上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的同時,對穩定投資增長、發揮投資關鍵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020年財政部安排303億元,支持地方用于老舊小區改造。截至目前,2020年的補助資金已經完全下達。
財政部綜合司負責人趙志紅介紹,這次的指導意見對各級財政支持老舊小區改造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省、市縣財政都要相應做好資金支持,可以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到國有住房出售收入存量資金的使用范圍,統籌使用涉及住宅小區的各類資金。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支持供水、排水、道路等與小區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養老、托育、無障礙、便民服務等小區及周邊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將向排水等公益性改造內容傾斜。
劉世虎表示,老舊小區改造因為點多面廣、工作量大,情況復雜,資金平衡困難,不易于形成合理的回報機制,必須通過建立改造資金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的機制,創新投融資模式,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
改造內容中,排水、道路等很多配套基礎設施改造具有公益性強、投資規模大、收益低的特點,融資能力總體來講有限,需要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但也有一些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比如停車、便民服務等具有一定的經營性收益,具備擴大市場化融資規模的潛力和空間。
劉世虎介紹,要從五個方面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中央和地方加大財政性資金投入力度,鼓勵原產權單位出資支持原職工住宅小區改造,以可持續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落實居民出資責任,創造條件引入社會資本。
在引入社會資本方面,各地方應建立存量資源整合利用機制,合理拓展改造實施單元,盤活存量房屋設施和低效土地,統籌小區內地下空間、公共房屋、閑置的堆煤場和鍋爐房,以及小區周邊公共房屋和低效利用的工業用地、非住宅用地、空地、荒地以及廠房等,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工程總承包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建設,主要用于提供養老、托育、停車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解決“一老一小”和停車難等民生難題。
對加裝電梯、養老、托育、停車、便民市場等有一定盈利的改造內容,鼓勵社會資本專業承包單項或多項。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落實資產權益等方式,吸引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投資參與各類需改造設施的設計、改造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