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鋼鐵行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供給與需求變化不同步的現象較明顯,導致鋼材價格呈現周期性波動,帶動企業的盈利與現金流也出現周期性變化。2016年開始,隨著供給側改革的開展,行業供需格局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經營與財務狀況也得到了改善,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鋼鐵企業業務狀況差異較大。由于中國鋼鐵行業產品同質化較明顯,發債企業業務狀況的相對強弱主要取決于規模與成本。”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鋼鐵行業的另一個突出特征是大而不強,同質化程度較高。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2019年粗鋼產量達9.9億噸,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鋼鐵產量增速在不斷放緩,行業已經進入成熟的階段。中國鋼鐵產量雖大,但產品以普鋼為主,特鋼產量占粗鋼的比例近年來逐步下降,2019年僅有13%。此外,鋼材產品同質化較明顯,競爭比較激烈,品牌和性能帶來的附加值不高。
據悉,近十年來,鋼鐵企業都在通過不斷擴大規模和提升產能來搶占市場份額,從而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目前發債企業的規模差異較大,2019年中國寶武在合并馬鋼集團后,其粗鋼年產能達到1億噸,河鋼集團、寶鋼股份和鞍鋼集團總產能超過4000萬噸,而產能規模較小的鋼鐵發債企業粗鋼產能只有幾百萬噸。“我們認為,擴大規模有利于企業發揮規模效應,降低單位能耗、折舊和成本,同時也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有所幫助。”標普信評在報告中稱。
鋼鐵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鋼材價格隨周期大幅波動,對企業盈利和現金流產生明顯的影響。從2013年開始,鋼材價格因供大于求而一路下滑,在2015年到達低谷,企業的經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甚至有發債企業出現違約。從2016年開始,鋼材價格又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而快速回升,疊加下游基建、房地產等領域較好的需求,鋼材價格一直保持在較高的位置。
報告認為,大部分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債務水平較供給側改革前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企業間的杠桿水平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西寧特鋼、首鋼集團、山鋼集團和酒鋼集團等企業的財務杠桿明顯高于其他樣本企業,而且在行業景氣度較好的時期也沒有明顯下降。
標普信評聲明,本報告不構成評級行動。(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