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是供貨商陳元(化名)到達鋼鐵集團(下稱“”)的第12天,此時,距離6座高爐全部停產已有些時日。
“我還在聞喜縣,等有了眉目再做其他打算。”陳元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到現在,欠下其所在公司的賬款何時還上依然沒有消息。
在過去的半個月里,李兆會和他執掌的,爆出陷入巨額債務危機。這家鋼廠所在地聞喜縣東鎮,自然成了包括陳元等各地供貨商云集的地方。
陳元住的旅店離廠區不遠,這位來自外地的討債商,每天除了等消息,也通過各種渠道打探著神秘董事長李兆會的動靜。
計劃復產
這個連當地縣委書記幾年都難見上幾面的神秘人物,自2003年接掌以來,就鮮有在聞喜露面。此次債務危機爆出至今,也未見這位“少帥”在公開場合有任何表態。
實際上,在當地政府介入后,李兆會并不淡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獨家獲悉,李兆會和他的妹妹李兆霞已經于上周末悄然趕回,并組織召開了的內部會議,包括生產恢復小組成員等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他們打算在4月10日前復產。”陳元向記者透露。
本報記者日前在調查得知,這家鋼廠目前共有6座高爐,其中6號高爐是容積最大的,為1380立方米,5號高爐為1080立方米,其余均為容積640立方米的小高爐。其中,5號高爐在近期燜爐停產。
在陳元看來,李兆會選擇周末“回歸”,為的就是不對外聲張,“打算先開5號高爐,其他幾座高爐以后再陸續開,但具體開爐的時間還沒確定。”陳元告訴記者。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委會副秘書長盛志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鋼廠選擇燜爐一般是短期減產的一種手段,時間在一個月以內都還好,這比高爐熄火再啟動代價小很多。
這一說法得到分析師程旭豹的認同。他告訴本報記者,5號高爐的復產成本非常小,“燜爐的代價不是很大,因為內部的運轉都是正常的,只要一直保持內部溫度,就能夠快速起來。”
但的6座高爐想要全部復產,也面臨著高昂代價。
程旭豹強調,鋼鐵的6座高爐,除了5號高爐是燜爐外,其他幾座基本上全部熄火停產,“如果重開,像的大高爐要一兩千萬元才能開起來,小爐子也得需要幾百萬元。”
高爐從熄火到復產,不光是燃料要重新弄,爐子里面的耐火材料有時候也需要重換,非常耗成本。
不管如何,能夠將復產搬上臺面,對陳元仍是個好消息,“即便現在還沒有解決欠款問題,正常運轉起來也可以邊合作邊付款了。”
“復產,說明短期不會受到破產清算的影響,通過地方政府的介入,先把經營各方面運作起來,如果是資金上的問題,后期再考慮。”程旭豹說,負債率很高,李兆會可能先投一筆錢去運營,也算是對地方政府的一個妥協。
誰來接盤?
陳元認為,在這個時候提出復產,很大程度上是有政府在背后施壓。數據顯示,現有員工接近1萬人,在鋼鐵行業好的時候,這家鋼廠的高爐全部開起來,產值能占到全縣的80%以上,即便現在不景氣,產值也能占到40%~50%。
“現在可能方案差不多出來了,因為如果不確定,李兆會不可能回來宣布復產的事。”陳元說。
不過,中鋼協一位權威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表示,正因為的問題很嚴重,才不容易解決,別期望很快就有結果。“中鋼協也很重視的問題,因為是鋼協會員,預計在節后親自去看看,看協會能幫它做點什么。”
比中鋼協行動更早的是德龍。因為與為互保單位,此前還欠了德龍10個億,因此德龍曾前往進行考察,并被內部視為與“強強聯合”的對象,但至今沒有下文。“如果他們出手,現在估計已經派人進來開始工作了。”陳元說。
一位知情人士說,有一條卷板軋機技術挺好,僅軋機就投入了15億元,但建好之后并沒有投產,如果德龍有意于,很可能是看上了這一項目。
但是,德龍至今沒有進一步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