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表示,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規劃《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規劃《建議》從各個領域提出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對于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重塑競爭新優勢,確保我國發展行穩致遠具有重大意義。
“規劃《建議》的核心要義體現在三個‘新’上,就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強調。
韓文秀說,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規劃《建議》中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這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應對;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說,“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六個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寧吉喆表示,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設定,在方法論上體現了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對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提出要求;體現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導向,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體現了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做好“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機銜接,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設定“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重要準繩。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寧吉喆表示,“十四五”時期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經濟增長的潛力。下一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五中全會的精神,認真做好制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工作,根據規劃《建議》確定的大方向、大戰略,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和具體指標,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此次發布會還解讀了規劃《建議》中出現的三個“首次”。
其中,規劃《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
“這是我們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表示,五中全會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擺位和重大部署,科學把握了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堅持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契合了新時代我國科技創新的階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務。
王志剛表示,面向未來,我們要增強創新的自信心,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加快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此外,規劃《建議》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引人關注。
寧吉喆說,“十四五”時期將按照規劃《建議》的要求,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后,對文化建設也提出更高要求。王曉暉說,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王曉暉說,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三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展望“十四五”時期的發展,韓文秀表示,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配套能力。而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力辦好中國自己的事。當然我們要辦的事很多,千頭萬緒,有三件事情特別重要,就是改革、開放、創新。”韓文秀說。(經濟參考報)